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陸軍某旅盤活人才資源壯大組訓骨干隊伍

年輕“兵教員”訓練挑大梁

2024年05月27日09:12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平時多練練卷腹上、平板支撐等,增強核心肌群力量,在拉杠過程中能最大限度防止身體晃動搖擺,進而提高引體向上訓練成績……”初夏南國,陸軍某旅訓練場上,高炮營軍事體育教練員、下士劉靖宇結合自身經驗進行的一番講解,讓很多戰友在訓練中避開了“彎路”。

作為一名今年3月剛選晉的下士,劉靖宇能夠走上軍事體育教練員崗位,得益於該旅轉變思路培養壯大組訓骨干隊伍的務實舉措。

“劉靖宇雖然兵齡不長,但入伍前在大學就讀的是體育教育專業,不但學習過有關運動訓練的理論知識,而且在這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入伍后,劉靖宇又結合自己體會歸納總結多套訓練方法,並結合基層實際運用到日常訓練中,取得良好效果。機關相關部門了解這一情況后,在探索實施專長化任教模式時,便將劉靖宇作為骨干納入進來。

記者在該旅採訪發現,像劉靖宇這樣因為有突出專長,被選拔擔任教練員的大學生士兵還有很多。記者路過戰術訓練場看到,好幾名“新教練員”活躍在戰位上,發揮特長指導戰友解決戰術訓練中發現的具體問題。

“他們的年齡大都在25歲以內。”該旅作訓科干部曹凡對記者說,以往,旅隊為確保按進度完成相關課目訓練,通常讓經驗豐富、軍齡較長的骨干負責組訓。隨著編制體制調整改革和新裝備陸續列裝,部隊專業崗位增多,對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要求更高,組訓骨干隊伍難以滿足新的任務需求。與此同時,該旅機關部門調研發現,很多大學生士兵都有一技之長,入伍后立足崗位精武強能,不但在本專業領域很快“冒尖”,而且在諸多方面積極發揮特長,綜合素質較強、發展潛力很大。

“最關鍵的是,他們思維敏捷、視野開闊、學習能力強,面對新興領域有很強的求知欲、探索欲。”曹凡說,考慮到這些因素,旅隊嘗試遴選基礎扎實、表現突出、專長明顯的大學生士兵,在開展針對性培訓的基礎上,將他們充實到組訓骨干隊伍中擔任教練員,負責相關課目的組訓示教作業。

上等兵胡海鵬大學期間學的是光電技術應用專業,入伍后憑借專業優勢很快嶄露頭角。前段時間,他參加上級組織的專業考核表現出色,被旅隊遴選擔任專業教練員。下士譚創入伍前學習過護理學,在肌肉放鬆與拉伸、身體協調性訓練等方面很有心得,前不久被遴選為衛生專業教練員……“誰的專業過硬就讓誰上,誰的課講得好就讓誰教”,如今,該旅這一鮮明導向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士兵走上前台、擔當重任。

這幾年,隨著部隊建設發展和練兵備戰深入推進,一些小新特專業應運而生。為改善小新特專業教學組訓力量不足的情況,該旅打破建制界限,鼓勵基層營連優秀訓練骨干開展穿插組訓、跨單位任教,有效拓寬了教練員選拔渠道。他們還鼓勵有專長的大學生士兵與經驗豐富的老班長組成聯合教學小組,通過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合力完成重難點課目組訓示教任務。

在前期實踐的基礎上,該旅著力打造“郭興福式”教練員隊伍,借助技術手段開展“科技+”訓練,把創新意識、攻關能力、網絡化思維等納入優秀教練員選拔標准。同時,他們依托教學數據庫、模擬訓練室等構設不同教學訓練環境,結合年度訓練任務組織年輕教練員技能比武,以教練員隊伍能力升級帶動訓練質效提升。

訓練場上,裝填手操作教練員、大學生士兵張文志正講解高炮的裝供和續彈理論要點,並為大家示范操作細節。遇到比較抽象的專業知識,他還結合工作實例進行類比說明。“譚創經常主動用自己總結的多種方法幫戰友疏通經絡、療傷止痛,既有助於提高身體協調性,又有效防止了訓練傷。”談起戰友譚創,張文志打心眼裡佩服。他說,自己也要像譚創那樣,發揮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方面的專業優長,為單位專業教學多作貢獻。

教練員隊伍日漸壯大,各課目訓練水平水漲船高。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該旅結合訓練任務科學統籌各層次人員配比,逐步形成“營有首席教練員、連有主教練員、班排有輔助教練員”的施教格局,有效激發了基層建設活力。

在發揮有專長大學生士兵作用的同時,該旅還注重幫帶指導和正向激勵,通過表彰先進引導年輕官兵對標身邊榜樣創先爭優﹔突出實踐摔打,注重在任務中為年輕骨干搭平台、壓擔子,激勵他們在演訓一線和任務歷練中茁壯成長。今年初以來,該旅多名年輕教練員在上級組織的比武中表現出色,獲得表彰或提前晉升。(陳典宏 黃池敬 李連杰)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