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海軍籌組“全域特混艦隊”

2024年06月14日09:00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近日,美國歐洲和非洲司令部宣布,美國海軍第6艦隊所轄第66特混艦隊已完成力量調整與改組,成為美海軍首支“全域特混艦隊”。美軍表示,這一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該部隊擁有“集合海軍優勢資源構建的全新火力配系”,是美海軍一體化火力轉型的“試驗田”。

整合有人無人作戰平台

美國媒體稱,第66特混艦隊此前擔負第6艦隊范圍內的反潛戰任務,裝備P-8A反潛巡邏機,駐地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主要在地中海方向開展行動。美海軍第6艦隊新聞處稱,改組后的第66特混艦隊將擁有“全域式”火力配系,主要任務包括無人偵察與反潛、海域態勢感知及推動各領域力量融合等。

目前,這支“全域特混艦隊”配備至少80套/件無人技術裝備,包括MQ-9、“幽靈-4”無人機以及“探索者”等多款無人艇和“斯洛庫姆滑翔者”無人潛航器。美海軍還計劃將首批大型無人艦船優先部署該部隊。近期在地中海舉行的“奧班加姆快車2024”多國聯合軍演中,第66特混艦隊首次派出代號為“人魚海神”的水面/水下雙模無人航行器。該無人航行器長4.4米,可自主航行超過3個月,下潛深度達200米。報道稱,美海軍為“全域特混艦隊”配備了技術成熟的無人艦船和無人機系統,該部隊實行任務統一分配和管理,能夠參與反潛戰等多種作戰行動。

第66特混艦隊除配備無人技術裝備外,還保留了多架P-8A反潛巡邏機,並“超編”配備導彈驅逐艦和多艘登陸艇。通過強化有人與無人作戰平台間的協同作戰,可增強對海上目標的偵察、定位和追蹤能力。外媒分析認為,通過水面與水下、遠海與近岸力量的整合配置,該部隊的反潛偵察范圍及態勢感知覆蓋區域得到拓展。

“全域特混艦隊”另一特點是整合了網絡和太空元素,並與空軍和陸軍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美海軍負責網絡空間作戰的第10艦隊抽調部分技術人員加入該部隊,並計劃未來派遣網絡作戰任務小隊以特遣部隊身份進駐“全域特混艦隊”。美太空軍第18和第19德爾塔部隊也向其增派兵力,主要提供情報和空天防御技術支持。

塑造一體化火力優勢

根據美軍方的聲明,改組后的第66特混艦隊將綜合運用陸、海、空、天、網資源,塑造一體化火力優勢。由於建成時間較短,目前其主要依托人工智能和網絡技術,執行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的相關任務,包括海上威懾、以陸制海作戰、海洋執法和反潛行動等,以實現任務層面的“跨域”轉型。

報道稱,第66特混艦隊的兵力運用和技術支撐核心,分別為海軍“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和“海軍超越”項目。兩者都是在美軍“聯合全域指揮控制”框架下實施的“海軍作戰部長工程”。

其中,“海軍超越”項目於今年3月取得關鍵技術突破。該項目提出以3艘大型作戰平台作為網絡樞紐,建立覆蓋艦隊作戰海區范圍內任務部隊的網絡架構。這些網絡樞紐相當於“母船”,可實時向分布在各任務區的“子船”發送指令,相關信息通過“作戰雲”傳輸,各單位依據權限進行訪問。倘若“母船”遇襲或毀壞,其樞紐功能可由特混艦隊司令部分配給其他作戰單元。美軍認為,這種基於網絡技術建立的分布式殺傷鏈,能夠增強兵力部署的靈活性,形成多重火力打擊效果。

充當海軍轉型“試驗田”

報道稱,“全域特混艦隊”的概念產生於2020年,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一體化威懾”戰略在海軍的具體實施。美軍已在第5艦隊組建第59特混艦隊,即無人作戰艦隊,並計劃在第7艦隊組建印太版“全域特混艦隊”。第66特混艦隊作為首支“全域特混艦隊”,其架構和運行模式可能成為美海軍轉型的一次試水。

該部隊計劃與“海軍顛覆性能力辦公室”合作,推動武器技術試驗和原型設計﹔與“海軍研究生院海軍創新中心”合作,推動海上無人和深海智能技術解決方案的開發。此外,新成立的BRAVO人工智能戰斗實驗室計劃以該部隊為試驗基地,推動無人水面與水下艦艇、新型無人航空器和作戰機器人等智能作戰平台的戰術應用。

接下來,第66特混艦隊還將參加“波羅的海行動”“達西亞”“彎刀快車”等一系列軍事演習,演練有人/無人防空作戰、特戰支援等課目,加速提升作戰能力。

然而,不少外媒對該部隊的發展前景提出質疑,認為美海軍此舉更多是想“蹭熱度”,仿效空軍和太空軍的做法。美海軍還被批評“發展思路不清”,一方面改組新的部隊,強調其戰場運用和實際部署,另一方面將其定位為“試驗田”,用於進行技術應用試驗,這種建設理念可能影響部隊能力的提升。(劉澄)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