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營觀察丨打動兵心,從讀懂內心開始

——對第74集團軍某旅思想工作骨干隊伍建設的調查

2025年01月16日08:45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第74集團軍某旅導彈分隊組織實彈訓練。劉延安 攝

直面新生代官兵,做好經常性思想工作面臨挑戰

第74集團軍某旅二級上士覃運賞自擔任思想工作骨干后,一直有種強烈的“本領恐慌”。

這種恐慌源於現實經歷。一段時間,覃運賞所在的警衛勤務連各項任務接二連三,不少戰士疲於應對,思想出現波動。

一次,覃運賞在訓練場上無意間聽到上等兵小張向同年兵“吐槽”:“每天工作和生活三點一線,太枯燥了。”

覃運賞當場反駁,簡單地講了幾句使命光榮、軍人奉獻的大道理。這些話到底能不能講到小張的心裡,他也沒有多少把握。

“這種情況折射出思想工作骨干開展工作的能力不足。”該旅政治工作部領導介紹,他們在對近兩年新戰士進行摸底調查發現,超過80%的新戰士是大專以上學歷,不少人入伍前有過工作經歷。與之相對的是,思想工作骨干的學歷、閱歷、視野出現“倒挂”現象。

不管跟誰談,大都是“一個調”﹔不管談什麼,大都是“老一套”﹔不管你聽不聽,大都要“來一通”。調查發現,部分基層思想工作骨干由於經驗不足,給官兵解決思想問題時,空泛講大道理多、提供解難辦法少,導致效果並不理想。這也讓不少基層帶兵人和思想工作骨干不免感慨:“現在的兵不好管、不好教,思想工作不好做。”

從某種意義上講,思想工作骨干必須是“更強的兵”——內心更強大,認知有深度,溝通講技巧。從士兵提干的排長李德銘直言:“行勝於言。一名合格的思想工作骨干,要學會用真理說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實打動人。”

某連三級軍士長吳新才心中有一大憾事。幾年前,班裡的上等兵小劉在選改軍士前,因違規外出受到處分。

事實上,小劉的日常表現“可圈可點”:軍事訓練成績靠前,理論學習積極,在戰友中有良好口碑。然而,小劉的問題早有苗頭。他不止一次向戰友“吐槽”:老家在山溝溝,想到大城市見見世面,沒想到部隊管得嚴,當兵兩年,讓人向往的城市生活都沒有好好體驗……

當時,連隊正在全力抓演習任務准備,作為思想工作骨干的吳新才也是訓練骨干,一直忙於推敲訓練方案,對班裡成員思想波動沒有太在意。當時沒有被及時拉直的“問號”,最終變成“驚嘆號”,這件事給吳新才帶來很大沖擊。

“思想工作骨干‘身兼多職’並不是啥新鮮事。”警衛勤務連張指導員說,大部分基層連隊的思想工作骨干都由管理骨干兼任,管理骨干日常工作繁忙,各項工作很難兼顧。部分非管理崗位的思想工作骨干也常常由能力素質較強的軍士擔任,但他們多是專業能手,訓練任務繁重。採訪中,某連二級上士李沖給記者介紹了他的眾多“頭銜”:軍士支委、思想工作骨干、基層風氣監督員……

部分思想工作骨干身兼數職,分身乏術,關注戰士思想不夠,導致個別戰士出現問題后才想到從思想上找原因。

基層思想工作骨干遇到的這些尷尬事,引起許多帶兵人對思想工作骨干隊伍建設的反思:隨著社會發展、信息網絡發達,戰士呈現出思想多元、個性獨立等特點,給思想工作骨干做好經常性思想工作帶來不小挑戰。

把准思想脈搏,學會用“同理心”化解“玻璃心”

某連思想工作骨干李明明想不到,新戰士小鄧那麼快就“變臉”了。

該連官兵常年擔負戰備值班任務,壓力比較大。不少戰士分到該連后,不同程度出現了“水土不服”。

談心交心是我軍經常性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法寶,也是思想工作骨干一項必備的基本功。面對問題,連隊思想工作骨干積極靠上去談心疏導,做了不少工作。

在李明明眼中,小鄧在新戰士裡算是省心的:文化水平高,軍事素質好,心理承受能力強。閑暇時,李明明找小鄧談心,沒想到他反過來寬慰李明明:“班長,你放心吧,我當兵就是為了鍛煉自己,部隊工作和生活我能適應,也覺得很有意義。”

然而,沒過多久,小鄧仿佛變了個人。訓練場上無精打採,時常一個人發呆,脾氣也變大了。他的同年兵悄悄告訴李明明,小鄧不止一次向他吐槽:“這地方真是沒法待了。”

思想工作已經做通,怎麼突然會這樣?李明明多方“打探”,始終沒有找到問題症結。

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聊到此事,已經選改下士的小鄧苦笑著告訴李明明:當時,談了3年多的女朋友正在鬧分手,小鄧雖極力挽回,但沒辦法回到女朋友身邊,所以才心急如焚。

該連的另一名思想工作骨干、二級上士林興珠也有過類似經歷。他們班的一名戰士日常思想穩定、訓練刻苦,有段時間因一點小事就和戰友鬧翻。后來他得知,這名戰士家裡遇到變故,心情低落,不知情的戰友拿他開玩笑,這才引發沖突。

“有的戰士今天工作積極、干勁十足,明天就可能心事重重、無精打採。”李明明感慨地說,如今,邁入軍營的戰士社會閱歷豐富,思想更活躍、個性更鮮明,要找准思想情況的隱性“症結”並不容易。

實際工作中,有的戰士思想藏而不露,遇到敏感問題嘴上說的和真實想法不一致﹔有的更多寧願向女朋友、家裡人、同年兵傾訴,不願找班長、思想工作骨干等談心﹔有的選擇把心事默默放在心裡,自我消化。

“當好一名合格的思想工作骨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年輕戰士思想變化和情緒波動背后的原因,單靠帶兵人或思想工作骨干的簡單幾句話是找不到的,想捕捉戰士的“心靈電波”,需要一群人的共同努力。

“把准思想脈搏,學會用‘同理心’化解‘玻璃心’。”在該旅領導看來,思想工作骨干要做戰友成長進步的“領路人”,用自己的認識和行動帶動身邊戰友﹔做密切官兵關系的“黏合劑”,善於發揮橋梁作用,及時消除官兵間的誤解矛盾﹔做轉化訓練成績落后戰士的“助推器”,主動與他們結成互助對子,幫助他們成長進步。

強能減負,讓思想工作骨干“輕裝前行”

作為思想工作骨干,林興珠有一本“獨門秘籍”,上面記錄了班裡成員的生日、籍貫、婚姻狀況、社會關系等。

當兵10年,林興珠一直將老班長傳授下來的經驗,作為開展經常性思想工作的“法寶”。這讓他開展思想工作游刃有余,贏得戰士們好評。

然而,林興珠還是遇到棘手問題——新兵小李體能較弱,性格內向。他嘗試了能想到的所有辦法,換來的卻是小李的不領情。

“心理學的一個觀點認為,人們在確定自我的意見和判斷是否恰當時,往往傾向於同自我在一般特性上相類似的他人進行比較,這說明同一層次的人員思想感情比較接近,心理差距較小。”在該旅組織的思想工作骨干集訓上,旅政治工作部領導的授課,讓林興珠看到了問題解決的希望——讓年齡相近的同年兵去做思想工作。

和同年兵王二寧聊過幾次后,小李敞開了心扉。他告訴王二寧:“覺得身邊的戰友都很優秀,自己在這個集體中沒什麼存在感。”

了解小李的真實想法后,林興珠宣布由小李擔任全班內務負責人,負責檢查每天的內務。

欣喜的變化開始出現。自從被賦予了任務,小李參加集體活動更加積極,內務水平也顯著提升。

“類似王二寧這樣的義務兵思想工作骨干,全旅共有27名。在思想工作骨干選配上要注重廣泛性。不僅要有干部骨干,也要有思想進步、工作優秀的戰士﹔不僅要有黨團員骨干,還要有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普通年輕戰士。”某營苑教導員介紹,在思想工作骨干選配問題上,他們通盤考慮性格特點、兵齡結構、學歷情況等因素,合理選配思想工作骨干。這一舉措出台后,願意找思想工作骨干談心的人漸漸增加。

“越是擔子重,越要愛護挑擔人。”針對思想工作骨干“身兼多職”、精力分散等實際問題,該旅黨委依照相關規定,出台《基層思想工作骨干工作細則》,為思想工作骨干樹立威信,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盡量讓他們“輕裝前行”。

令中士陸向兆印象深刻的是,以前總感覺當思想工作骨干,一個重要任務是做好記錄。但現在對於談心本、在外人員聯系本等,除了有思想波動或者心理問題的官兵要記錄外,其他官兵的情況都不做硬性要求記錄,切實把他從記錄工作中解脫出來,讓他有更多時間用在談心疏導上。

“思想工作不能取代實際問題的解決,很多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採訪中,不少基層主官提到,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官兵實際問題,做再多思想工作只是空談。

“做思想工作既要跟上,又要切實解決實際困難。隻有這樣,才能增強思想引導的效果。”這是許多思想工作骨干的共識。

戰士小鐘父親干農活時被蛇咬傷住院,不僅行動不便且醫保遲遲未得到報銷,家庭負擔很重。小鐘主動敲開了指導員的房門匯報此事。指導員了解情況后,馬上向旅機關報告,保衛科與衛生連攜手,一邊了解小鐘父親病情提出治療意見、一邊協調地方醫保部門進行報銷,很快問題得到解決。在該旅“幫戰友”活動中,旅黨委專門對他家進行幫扶,小鐘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陳曉鵬 黃池敬 陳典宏)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