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初生效 持久和平仍脆弱
當地時間19日11時15分,加沙地帶停火換俘協議正式生效。當晚,3名被扣押在加沙地帶的以色列人被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釋放並抵達以色列。20日,搭載巴勒斯坦獲釋人員的車輛抵達位於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附近的拜圖尼亞。
不過,協議生效並非一帆風順,較原定時間推遲近3小時。原因是以色列一度稱未收到哈馬斯提供的計劃於當天釋放的被扣押人員名單。以軍炮兵和戰機隨后襲擊了加沙地帶北部和中部的多個目標。
分析人士指出,新一輪巴以沖突延宕15個月后,加沙地帶終於迎來和平曙光。協議生效歷經波折預示其全面執行挑戰重重,維系和平的根基依舊脆弱。
停火協議生效后,人道救援物資開始通過拉法口岸運往加沙地帶。巴勒斯坦安全部門人士告訴新華社記者,19日當天,已有多輛裝載人道救援物資的車輛經過以色列方面的檢查后進入加沙地帶,這些物資將被盡快分發給當地居民。與此同時,成千上萬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哈馬斯在一份聲明中重申,將“致力於執行協議條款”並監督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據美聯社報道,以色列釋放了9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員,其中主要是未成年人和女性。
有關加沙停火能否持久,分析人士指出,停火協議涉及多個階段,時間跨度大,存在多次交換在押人員及遇難者遺骸的“敏感關鍵節點”,協議能否全面、平穩落實將考驗雙方誠意。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薩比爾·拉迪說,加沙停火協議的生效時間比原定推遲,在協議達成和生效的關鍵節點,以色列和哈馬斯多次產生分歧,體現出長期軍事對立導致雙方互信缺失。拉迪認為,雙方仍在不斷拉扯試探,而這種試探一旦“過度”或引發對方“過度”反應,可能導致停火協議崩盤。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趙軍表示,歷史上有不少巴以停火或和解的協議以失敗告終,此次雙方能否全面落實協議條款還有待檢驗。一方面,以色列可能隨時尋找借口發起軍事行動,哈馬斯也可能在協議執行過程中出現反擊以色列的行為﹔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影響不可忽視。美國新一屆政府並非“兩國方案”的支持者,或將給停火協議分期執行帶來不確定性。
有分析認為,加沙停火協議生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執政基礎。協議生效前,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部長本-格維爾宣布辭職,他領導的極右翼猶太力量黨退出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執政聯盟。
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本-格維爾多次威脅稱,若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猶太力量黨將退出執政聯盟。以色列媒體19日報道,本-格維爾致信內塔尼亞胡表示,停火協議生效表明內塔尼亞胡已“向恐怖協議妥協,跨過了意識形態紅線”。
猶太力量黨在以色列聯合政府中佔有6個席位,退出后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執政聯盟仍在議會120個席位中佔微弱多數。不少媒體和分析人士指出,本-格維爾的辭職削弱了內塔尼亞胡的執政基礎。若引發更多極右翼議員效仿,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執政聯盟將失去議會多數席位,從而被迫提前舉行大選。
加沙停火協議生效后,以色列同胡塞武裝之間的沖突成為地區新焦點。2024年12月以來,以色列和胡塞武裝互相襲擊的頻率升高。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雙方沖突可能會緩和,但如果停火協議破裂,雙方或將重新發起攻擊,導致沖突升級。
也門戰略事務研究員穆斯塔法·納吉表示,胡塞武裝攻擊以色列主要是表達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胡塞武裝襲擊紅海水域的美國軍艦是因為美國不但支持以色列,還多次對胡塞武裝目標發動空襲。胡塞武裝並未展現出追求長期、全面戰爭的意圖。同時,以色列的戰略重心仍在應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以及伊朗。美國同樣不希望中東局勢因胡塞武裝而失控,特別是在保障紅海航運安全方面。
納吉指出,雖然以色列和胡塞武裝發生全面戰爭的可能性較低,但目前仍存在沖突升級的觸發點。胡塞武裝此前表示,在加沙停火協議生效后,將停止對以色列的攻擊,但前提是以色列必須履行停火承諾。如果以色列被控違反協議,該組織將繼續採取軍事行動。此外,胡塞武裝與伊朗關系密切,而以色列長期將伊朗視作主要威脅。倘若伊朗加大對胡塞武裝的支持,可能促使以色列把胡塞武裝視為更直接的威脅,進而採取更激烈的行動。(段敏夫、尹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