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德法聯合研發下一代主戰車輛

2025年02月24日09:22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據多家外媒報道,德法兩國防務公司已簽署協議,新設專門的項目公司,加速推動歐洲“未來地面主戰系統”(MGCS)研發計劃,打造下一代高科技主戰車輛。這標志著德法兩國這一長達數年的武器研發合作項目取得新進展,將使兩國在2040年左右擁有具備較強作戰能力的裝甲部隊。

合作一波三折

報道稱,德法兩國主要參與企業——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法國泰雷茲公司、KNDS防務集團的德國分公司及法國分公司,將分別出資25%設立擔負研發任務的新公司。新公司將與德國聯邦國防軍裝備、信息技術與現役支持辦公室及法國國防採購局密切協調,整合德法兩國地面裝備技術與性能需求,計劃在2035至2040年間用下一代地面主戰車輛,逐步替換服役多年的德國“豹”-2和法國“勒克萊爾”系列主戰坦克。

MGCS項目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德國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和法國奈克斯特系統公司聯手啟動新型坦克預研工作。2015年兩公司合並成立KNDS防務集團,2017年正式開啟MGCS項目,2019年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加入其中。兩國防務公司合作研發自有其優勢,如可整合各方先進技術、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然而,這種模式也帶來不少問題,主要是兩國軍方對裝備定位和技戰術指標要求不同,各軍工企業在合作中的地位和責任分工不夠明晰,兩國圍繞項目主導權明爭暗斗,導致項目進度拖延乃至陷入困境。

多年來,德法防務部門已就MGCS項目進行多輪談判。為發揮各自優勢並降低“內耗”,2018年6月,德法簽署聯合研制新裝備的一攬子政府間協議,確立“德國主導、法國全力支持”的大方向﹔作為交換與平衡,下一代戰機項目則交由法國主導。不過,各參與企業依然秉持己方理念,推出不少彼此競爭的設計方案。2024年4月,德法兩國防長在巴黎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明確存在爭議的任務分工問題,將MGCS項目細分為8個支柱,德法各主導2個,其余4個由雙方協調推進,為本次新設項目公司及開展后續研發指明方向。

折射戰略考量

作為歐盟兩大主要軍事強國,德法在武器裝備研制領域曾進行多次合作,相繼推出“阿爾法”教練/攻擊機、“米蘭”反坦克導彈、“虎”式武裝直升機等知名軍品。近年來,在歐盟防務一體化特別是“永久結構性合作”框架助推下,德法牽頭聯合研發未來裝備的勢頭更加明顯。評論認為,這次兩國聯合研制主戰車輛,意在向美國乃至世界表明,“老歐洲”仍然有獨立研發生產先進武器的能力,將在未來國際政治及軍貿舞台上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德法有意以MGCS項目為抓手,將歐盟打造成以自研裝備為基礎的防務聯盟。德法兩國官方一再聲明,歡迎其他伙伴國申請加入,以進一步分攤成本。由於新型主戰車輛研發成本持續攀升,多數歐洲國家已放棄自行研發下一代主戰坦克,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挪威、波蘭等國,都對MGCS項目表現出興趣乃至加盟意向。已脫離歐盟的英國,在升級現役“挑戰者”坦克作為過渡方案的同時,也曾表示希望成為該項目觀察員。不過,德法為壟斷該項目乃至歐洲裝甲車輛制造業的主導權,對擴大“朋友圈”態度謹慎,已明確拒絕波蘭加盟。兩國認為,盡管波蘭具備一定主戰坦克研制實力,但與美國關系密切,不利於確保未來主戰車輛的“歐洲成色”。

目前披露的一些研發細節,也折射出德法搶佔相關領域技術前沿的意圖。德法兩國防長宣稱,該項目“並不是進一步開發主戰坦克,而是涉及全新事物——互聯戰車”。在2024年7月的歐洲防務展上,參與該項目的德法企業展出幾款技術驗証車,體現了該項目在無人炮塔、新型火炮和反無人機作戰等方面的技術發展。據報道,在MGCS項目下設計和建造的下一代主戰車輛,將採用人工智能和激光技術,並配備保護車輛的無人機,這或將推動歐洲陸地作戰車輛加速更新換代。

機遇挑戰並存

德法MGCS項目取得新進展,引發外界熱議。有評論認為,作為歐洲自主研制的下一代主戰車輛計劃,MGCS項目若順利推進,有望推動歐洲在相關技術領域實現飛躍。該項目還有望產生外溢效應,刺激歐洲在大功率發動機、激光防御、隱身和綜合電力系統等領域快速發展。

也有評論認為,MGCS項目很多相關技術仍有待研發或改進,一些瓶頸很難突破。為此,德法仍在升級現役主戰坦克作為保底手段。比如,法國國防採購局近期宣布,將100輛“勒克萊爾”坦克升級至XLR版本,持續擴充該型主戰坦克數量規模。

除技術限制及內部協調等問題外,MGCS項目還可能遭遇美國干擾和制約。對一直想插手歐洲防務的美國而言,法德主導發展歐洲下一代主戰車輛,將觸動美國軍火巨頭的“奶酪”。考慮到美國在坦克研發方面沒有太大技術優勢,其可能以強買強賣方式,誘壓北約歐洲盟國採購美制M1A2主戰坦克,影響歐洲下一代主戰車輛在歐洲本土的推廣。(王大寧)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