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裝步尖兵”到“坦克教頭”

日前,第71集團軍某旅駐訓場上,坦克三連班長、二級上士汪賢杰正在組織專業訓練。寒風呼嘯中,汪賢杰目光堅定,觀察著每一名戰士的表現,及時給予指導幫帶。
回望來時路,汪賢杰的軍旅生涯經歷了一次重要的專業轉型。前年9月,他從裝步連調整至坦克連擔任班長。面對全新的崗位、陌生的環境和復雜的專業技能,這個在裝步專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一度感到不適應。
汪賢杰坦言,剛到新連隊時每天都在挑戰自我。他發現,雖然坦克和裝步都是地面作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專業技能和指揮方式卻大相徑庭。面對困難,汪賢杰沒有退縮。作為旅裡有名的“四會”教練員,他很快找到了突破口——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在規范組訓方法上狠下功夫。在一次訓練成績統計時,他發現連隊原有的記錄方式過於簡單粗放,既不利於數據分析,也不利於掌握戰士的成長軌跡。
“科學組訓首先要規范基礎工作。”汪賢杰建議制作更加科學的訓練成績統計表,並設計了模板。這個新舉措在連隊推廣后,提升了組訓效率,也讓他贏得了戰友們的認可。
隨著對新專業的掌握越來越熟練,汪賢杰開始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現自己。今年初,在全旅坦克專業比武中,他帶領車組勇奪桂冠,並被評為首席教練員。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肯定,更彰顯了跨崗位培養人才的成效。
在汪賢杰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坦克三連這個集體也在悄然改變著他。“剛來的時候,我就聽說連隊以知兵愛兵、團結友愛聞名,但真正融入后才明白其中的內涵。”他回憶道,指導員許德慶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需要關注的每一名戰士的日常點滴:誰今天身體不適、誰訓練有進步、誰需要心理疏導……關注這些看似瑣碎的事,其實蘊含著對兵的真情。
在連隊團結友愛氛圍感染下,汪賢杰也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他的本子裡不僅記錄著組訓方法,更滿滿當當地寫著班裡每一名戰士的特點。“巫軍性格內向但上進心強、小李訓練底子薄但肯下功夫……”這些細致入微的觀察讓他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
如今,在坦克連班長崗位已經任職兩年的汪賢杰,正朝著新的目標發起沖鋒:參加集團軍“四會”教練員比武,帶出更多專業骨干。“雖然現在很忙很累,但一想到能幫助班裡的戰士們不斷進步,我就覺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汪賢杰說。(盧明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