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歐盟防務自主之路困難重重

呂蘊謀
2025年04月23日09:07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近期,空中客車、泰雷茲和萊昂納多等三家歐洲公司正就其衛星業務可能的合並進行談判,計劃成立一家聯合航天公司與美國“星鏈”項目進行競爭。此前,歐盟委員會國防和太空事務委員庫比柳斯向外界透露,歐盟正探索建立自主軍事情報衛星網絡,以提升地理空間情報水平,增強歐盟獨立的安全保障能力。歐盟此舉表明其謀求戰略自主的意識不斷提升,但受內部分歧等多重因素掣肘,其防務自主之路恐難一蹴而就。

歐盟現有的地球觀測項目“哥白尼計劃”,主要滿足的是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檢測需求,而且每24小時才能生成一次圖像,明顯與當前歐盟“追蹤軍事行動”的情報需求不符。庫比柳斯也承認,好的商用衛星系統可以每30分鐘更新一次目標和軍事部署信息,這種頻率才能更好滿足軍事情報的需求。因此,歐盟迫切需要對現有的衛星網絡進行更新換代。

近年來,由於對與美國情報合作的質疑不斷上升,歐洲加快了擺脫過度依賴美國的步伐。長期以來,情報合作是美歐安全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不僅為歐洲提供相對先進的情報技術,還通過雙邊、小多邊等形式對歐洲國家進行特定情報的共享。尤其是俄烏沖突前夕對涉俄軍事情報的定向披露,直接促成了美歐在前幾輪對俄制裁上的協調與高效行動。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后,美歐關系出現較大波動,情報合作受到影響。特別是特朗普一度中斷對烏克蘭情報共享的舉動讓歐洲大為震撼,歐洲輿論開始質疑美國未來是否也會對歐洲“如法炮制”,甚至在歐洲採購的美制武器安插“后門”或“遠程開關”。不少歐洲國家的情報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對歐美情報合作前景“較為悲觀”。受此影響,歐洲的戰略自主尤其是防務自主意識顯著提升,歐盟還有高官呼吁仿照美國打造“歐洲中央情報局”。近期,歐盟及歐洲多國還對美國的“星鏈”系統產生質疑,意大利、波蘭等國呼吁歐洲打造“星鏈”的替代品。

同時,歐洲投資防務的意願顯著增強,為其建設自主軍事情報衛星網絡“開了綠燈”。近年來,歐洲各國從政府到民眾對於投資防務能力建設的共識不斷凝聚,意願大幅提升,歐洲掀起一輪“再軍事化”的熱潮。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不久前宣稱,將為成員國提供1500億歐元貸款用於防務建設,並表示將放寬對防務投資的財政規則限制。這無疑有助於歐洲建設自主防務與安全能力。

不過,該項目能否順利推進,還要看歐盟能否克服重重困難。首先,資金是個大問題。據悉,為搭建一個滿足軍事情報需求的衛星網絡,歐盟需要數十顆近地軌道衛星。這意味著大投入、長周期。由於歐盟資金總量有限,傳統武器和彈藥、導彈防御系統或許是當前歐洲最迫切需要建設的項目,也將是歐洲資金的最主要流向。能有多少資金最終流向衛星建設,以及這些有限資金能否真正起到提升軍事情報能力的效果,都要畫一個問號。

歐盟的內部分歧也是一個較大掣肘。一方面,提升衛星情報能力不一定能均勻惠及歐盟所有成員國。從產業上看,不是所有國家都擁有衛星的研發、制造、發射能力,大力投資和建設軍事衛星網更有可能惠及法國等大國的產業,但成本可能需要所有成員國分攤。從效果上看,衛星情報產品也未必在所有歐盟成員國中共享。據悉,當前西方的情報合作主要遵循“必要知悉”原則,多採取雙邊或者小范圍共享的方式,一部分國家只能收到很少量的共享情報。這也為歐盟內部支持力不足埋下“暗雷”。另一方面,歐盟內的“大西洋派”近期雖受挫,但勢頭仍強,未必見得支持脫離美國“另搞一套”。近期,一些歐洲政客仍堅稱“美國還是歐洲最忠實的盟友”。

未來,歐洲的防務建設熱潮能持續多久存在不確定性。過去相當一段時間裡,歐洲有重經濟、輕安全的政策慣性,“再軍事化”是形勢使然下的被迫之舉。當前,俄烏出現了“和談的曙光”,如果能夠實現停火,歐盟防務建設勢頭是否還能持續,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責編:任佳暉、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