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第八十集團軍某旅“登陸英雄連”用先輩事跡激勵官兵建功軍營——

老營長墓前一堂課

2025年05月23日08:3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老營長,我們看您來了!”日前,第80集團軍某旅“登陸英雄連”干部苗振暉,帶領官兵來到老營長梁希武墓前,展開一場特殊的教育課。

墓碑前,苗振暉帶領官兵向老營長獻花致敬,與大家一起清理雜草、擦拭墓碑。隨后,苗振暉講述起老營長的戰斗故事。

梁希武是遼寧本溪人,先后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並在戰場上負傷,傷愈后落下病根。1956年,梁希武舊傷復發。臨終前,他留下遺言:“將我葬在營區后山上。”官兵按老營長遺願,將他葬在距離營區不到3公裡的山坡上,墓碑朝著營區的方向。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60多年來,連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每逢新兵下連、老兵退伍等時機,“登陸英雄連”官兵都會自發祭奠老營長。這座象征忠誠與奉獻的墓碑,成為連隊官兵心中的精神高地。

“一次戰斗中,老營長帶隊追擊敵人,高強度急行軍讓隊伍人困馬乏,士氣有些低落。見狀,他二話不說,扛起30多公斤的裝備,沖到隊伍最前面……”聽著苗振暉的講述,二級上士張志祥思緒萬千。

12年前,張志祥參軍入伍,下連當天,他就和同年戰友一起祭奠老營長。“入營第一課”上,梁希武的事跡在張志祥心中扎下了根。

當年青澀的新兵,如今已是經驗豐富的班長,張志祥帶領戰友多次出色完成大項任務。“每當想起老營長拼搏奮斗的一生,我的內心就充滿力量。”張志祥說。

“當兵就要像老營長那樣,干啥都全力以赴。”一級上士王興曉說,老營長當年提出把自己“葬在營區后山上”,既是對腳下這片土地無聲的守護,也是對年輕戰士殷切的期待。

十幾年前那個寒冷的冬天,王興曉乘火車、坐汽車,幾經輾轉來到連隊。一下車,滿目的荒涼讓他的心涼了半截——光禿禿的山頭一個連著一個,周邊看不見一個村庄。“當時駐地條件很苦,夏天酷熱冬天冷,風裡夾沙還帶土。”回憶自己的“兵之初”,王興曉說,他一度難以適應。

不久后,時任教導員帶著王興曉和戰友們來到老營長墓前。聽著老營長的戰斗故事,王興曉自感羞愧:“老營長決意永遠守護營盤,我面對這點困難,怎能輕言放棄?”

從此王興曉找准了人生方向,立下當尖兵的志向。戰術訓練,總要比別人多練幾次﹔雪夜潛伏,總是搶在前面﹔險重任務,從不推諉逃避……憑著這股勁頭,王興曉如今已成為全旅有名的導彈發射技師。

山坡上,老營長的墓碑默默矗立,墓碑的前面,是一群挺立如鬆的戰士。張志祥、王興曉等多名骨干先后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下連不久的新兵們認真聆聽、心潮澎湃。

下連后,新兵寧卓文因為訓練成績不錯,一度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聆聽老兵們的故事,寧卓文慚愧不已,這一刻,他對軍人使命職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要繼承老營長的精神,腳踏實地、努力訓練,當一個好兵!”(代 鵬 楊 沅 本報特約記者 付君臣)

(責編:彭靜、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