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上好八連”引導官兵——
用好傳家寶 當好新傳人

日前,陸軍某旅“南京路上好八連”官兵代表來到連隊組建地山東省萊西市望城街道小院村,開展“尋根”活動。一路風塵仆仆,官兵剛安頓下來,就在村頭搭起服務點,為村民提供理發、補鞋等公益服務。看著官兵忙碌的身影,一位已過耄耋之年的村民說:“幾十年過去了,八連的兵還和以前一樣……”
“1947年8月,連隊前身剛組建時,就駐扎這片梨園附近,先輩們邊訓練邊戰斗,但再渴再累也沒摘過老鄉一顆梨,這就是連隊‘拒腐蝕,永不沾’光榮傳統的源頭。”為民服務活動結束后,帶隊的該連干部崔凱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與遠在營區的連隊官兵一起重溫連隊歷史。
1949年6月,八連從硝煙彌漫的戰場來到繁華的上海市南京路執勤,始終發揚艱苦奮斗優良作風,木工箱、補鞋箱、理發箱等傳家寶傳承至今。1963年4月,國防部授予該連“南京路上好八連”榮譽稱號。1963年8月,毛澤東同志寫下《八連頌》:“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
“作為‘好八連’傳人,我們要像前輩那樣,從身邊點滴做起、從生活細節嚴起,以實際行動弘揚好傳統、傳承好作風。”重溫連隊光輝歷史,下士蘆譚嘯說。
崔凱告訴記者,為加強作風建設,他們組織官兵認真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軍委十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結合連隊光榮歷史,開展“弘揚優良傳統、當好紅色傳人”活動。他們通過“尋根”連隊組建地等形式,引導官兵圍繞“勤儉節約”“拒腐防變”等內容,深入學習光榮傳統,對照檢視自身不足,聚力抓實作風建設。此次“尋根”連隊組建地之前,八連以連隊命名62周年為契機,舉行了一場“三箱”交接儀式。
“三箱”是八連傳家寶,“三箱”交接儀式也是八連進行艱苦奮斗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1959年,八連戰士吳岳生用廢木頭做成工具箱,將小鋸和鐵釘放在裡面,用於日常維修。如今,工具箱已發展為木工箱、補鞋箱、理發箱,簡稱“三箱”。
儀式現場,作為連隊第49代“三箱”傳人之一,中士黃帥挺鄭重接過木工箱。“木工箱、補鞋箱、理發箱是連隊開展為民服務活動的主要工具,見証了一代代官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儀式結束后,黃帥挺表示,他將接過先輩接力棒,與戰友們共同傳承好連隊“艱苦奮斗”“拒腐蝕,永不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三大光榮傳統。
據了解,“弘揚優良傳統、當好紅色傳人”活動中,八連還通過匯編《“好八連”清風故事集》、定期開展“拒腐蝕,永不沾”承諾踐諾活動等形式,引導官兵自覺抵制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作風的侵蝕,確保始終保持“拒腐蝕,永不沾”本色,全身心投入練兵備戰。(陳大帥 特約記者 童祖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