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登雲:在擔架上指揮戰斗(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日英雄)


![]() |
馬登雲像(資料照片)。 |
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烈士陵園,前來瞻仰的市民宋女士通過歷史圖片和文字介紹,看到民和籍抗日英烈馬登雲的事跡后,觸動很深:“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拼死守護,這是家鄉的驕傲,也是歷史的豐碑。”
馬登雲1906年出生於今青海省民和縣古鄯鎮。他自幼學習刻苦,青年時工於書法,長大后心懷報國理想棄筆從戎,先后畢業於廬山軍官訓練團和步兵學校校官班。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馬登雲奔馳戰場,隨部參加江西修水、湖北通城等戰役,以勇敢善戰而著稱。
1938年5月,日軍計劃沿長江而上,企圖攻佔武漢。馬登雲作為營長奉命率部參加防守馬當要塞。
馬當要塞地處江西省彭澤縣境內,是長江防線重要軍事要塞。日軍以強烈炮火猛攻,全營戰士在馬登雲率領下誓死抵抗,與日軍血戰幾晝夜。
1941年12月,日軍發動了第三次長沙會戰,並集中兵力向長沙大舉進攻。1942年1月初,日軍在圍攻長沙的戰斗中敗退,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9軍98師293團上校團長的馬登雲,奉命指揮炮兵協助第292團向瀏陽河東岸侯家沖日軍進攻。
第292團團長、副團長在指揮戰斗時身負重傷,馬登雲臨危受命,兼任該團代理團長繼續執行任務。在率部向日軍發起猛烈進攻時,馬登雲身上三處負傷,連站立都十分艱難,但他堅持不下火線,在擔架上指揮戰斗。將勇兵必堅。戰士們在他的指揮下精神大振,在突破敵軍中線陣地后,進而收復侯家沖、黎家坪等日軍據點。緊接著,馬登雲又指揮部隊強渡瀏陽河,攻克榔梨市,次日乘勝追擊又克高橋。日軍在飛機掩護下,倉皇撤退。他率部跟蹤追擊,直至撈刀河以北。此次長沙會戰,馬登雲率部以堅強的毅力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同敵人戰斗,戰果顯著。
1944年,日軍襲破長沙后,進攻衡陽。8月,馬登雲率部由衡陽向東安轉移途中,得知新寧友軍被困,奉令率部馳援解圍。后行至白沙附近,遭日軍伏擊,在激戰中不幸中彈,英勇犧牲,時年38歲。
在抗日戰爭中,像馬登雲這樣的英雄人物數不勝數。“他們出生入死,以身殉國,鑄就了不朽的抗日忠魂。”馬登雲的外孫王春曉說,現在他致力於搜集相關歷史資料,希望更多人了解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跡,傳承革命先輩的精神力量。
民和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主任毛吉強介紹,近年來,當地通過梳理英烈事跡,及時補充並完善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展示內容,以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弘揚紅色文化,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
(據新華社西寧7月12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4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