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排長“拜師”老班長


新疆軍區某團組織車輛駕駛訓練。白 偉攝
新排長的“三把火”為啥讓戰士敬而遠之——
帶兵,首先要懂兵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排長,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前幾天,新疆軍區某團修理連排長母玉龍休假歸隊,剛一進門就看見排裡戰士馬濤興沖沖地跑了過來。
之前的馬濤訓練成績不佳,加之性格內向,一直不太自信。此次,他口中的好消息,是自己被連隊評為“進步之星”,還成了團裡表揚的對象……
聽到這裡,母玉龍心裡泛起一股暖意,自己作為排長,最大的成就便是看到排裡戰士有所成長。馬濤的蛻變,也見証了他與排裡“老班長”之間的師徒情誼。
幾個月前,母玉龍告別軍校來到該團修理連擔任排長。報到當天,連長語重心長地跟他說:“遇到問題,多向康班長請教,他可是連隊的‘大拿’。”
康班長是誰?了解后,母玉龍才知道,這位入伍18年的老兵叫康傳明,在連隊建設和骨干培養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母玉龍還對排裡人員大致情況進行了解,為的就是實現畢業時的理想——在基層干出一片天地。
然而,一段時間過去,母玉龍慢慢發現,戰士們對他有些“敬而遠之”,見了面只是打個招呼就匆匆躲開……
母玉龍開始反思:自己擔任排長后,處處以身作則,內務衛生樣樣領先、軍事訓練帶頭示范,為何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思前想后,連長的那句囑托在母玉龍腦海中冒出來,從下連到現在,隻顧著燒自己的“三把火”,還沒有與康班長好好交流過。
於是,母玉龍主動約康傳明飯后聊聊天。“排長,本來之前就想找你,可又怕影響你的積極性……”看到母玉龍真心求教,康傳明也打開了話匣子。
原來,大家之所以對母玉龍產生抵觸,最主要是因為他的管理方式問題。康傳明向母玉龍解釋道,排裡戰士對於工作安排都積極熱情,但最怕一項工作反復折騰。
連隊內務標准已有明確規范,母玉龍來了之后,卻針對現有標准提出了更細致的要求。在體能訓練方面,面對戰士個體水平有差異的情況,他一味強調標准化,而非分層分組施訓,導致“冒尖的難突破,靠后的超負荷”……時間一長,大家難免產生抱怨情緒。
就拿馬濤來說,這名戰士偏內向的性格人盡皆知,母玉龍卻多次要求他在人員集會時上台發言,連裡安排的課外活動也交由他牽頭組織,這種“鼓勵式”教育看似有推動效果,實則拔苗助長,徒增當事人心理負擔。
“新排長有干勁,大家能理解,但更要想戰士所想、懂戰士所難,真正走到他們當中去。”康傳明的一番肺腑之言讓母玉龍茅塞頓開,原來自己認為正確的管理方式卻給戰士們造成了不必要的負擔,下步工作如何開展,母玉龍決定拜師康班長。
就這樣,這對“師徒”搭檔開始帶領全排向前邁進。從安排公差的人員搭配到體能訓練的幫帶計劃,從談心談話的時機選擇到內務衛生檢查的流程優化……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母玉龍跟著老班長邊看邊學。
漸漸地,大家發現,這位新排長拋開了“發號施令”的冷面孔,成為一位值得大家信任的好戰友。
對於馬濤,母玉龍和康傳明兩人也拿出了分工明確的幫帶計劃——一人負責疏導心理,另一人針對弱項課目制訂補強計劃。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后,馬濤的成績逐漸向良好邁進,人也變得更加自信大方。
“帶兵,首先要真正懂兵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如今,這句話已成為母玉龍的口頭禪。他深知,新排長有不足、老班長有優勢,雙方互相補台,才能實現真正的好戲連台。
新排長第一次“挑大梁”為啥“掉鏈子”——
理論與實踐的距離,靠勤學苦練去縮短
看著眼前的運輸車不斷疾馳而過,趙宏楊的心情有些復雜。作為運輸連的新排長,軍校車輛指揮專業科班出身的他,卻改善不了車輛維修基礎薄弱的現狀。
母玉龍的各項工作剛剛步入正軌,與他在同一營的新排長趙宏楊卻陷入了困境。
記得剛到連隊時,連長安排一級上士陸軒與他“結對子”,還給了他一本《公路駕駛操作手冊》,簡單翻看后,趙宏楊便自信地對陸軒說:“這些內容我在軍校都學過,以后的重難點課目交給我就行!”
說到做到。帶兵訓練時,趙宏楊一點不含糊,他利用自身精通專業知識的優勢,自創車輛各項參數速記法,幫助連隊新兵快速熟悉掌握車輛性能特點,同時還把駕駛過程中應注意的流程步驟編成順口溜,讓大家一學就懂。
踢好“頭三腳”,效果立竿見影。在當月的專業理論考核中,連隊的幾名新兵成績均達到良好以上。誰也沒想到,接下來的車輛駕駛復訓,卻讓這位“理論通”犯了難。
“排長,車輛‘趴窩’了,你趕緊過來看看!”這天,對講機裡突然傳來的聲音讓趙宏楊瞬間緊張了起來。由於連裡的工作安排,車輛駕駛復訓的任務落在了趙宏楊身上。沒承想,第一次“挑大梁”,他就差點“掉鏈子”。
趙宏楊趕到現場時,車輛已經熄火,無法正常啟動,他趕忙按照常規流程逐個環節進行檢查,機油壓力報警器正常,發動機也無異響……
一時間,趙宏楊額頭滲出密密麻麻的汗珠。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趙宏楊心裡愈發著急,當他准備打電話求援時,一隻大手拍了拍他的后背。
原本在車隊前端的陸軒,得知車輛拋錨后連忙跑了過來。了解到前面的檢查情況后,陸軒當即判斷車輛插接器出了問題。找到元器件一看,果然是接觸不良導致的發動機熄火。隨后,陸軒鑽入車底抓緊檢修,很快便將問題排除,發動機的轟鳴聲再次響了起來。
返程途中,趙宏楊思緒萬千,他在腦海中將所有的車輛部件全都過了一遍,學校教材上的內容卻解不開眼前的困境。
“駕駛員不僅要能開車,還要懂維修,力爭讓每個人實現‘駕修雙能’的目標。”晚上點名時,連長的話語讓趙宏楊若有所悟。
第二天,趙宏楊找到陸軒,兩人一頭鑽進車輛維修車間,從車輛常見的細微問題到各種疑難雜症,按照拆解好的車輛部件,陸軒為趙宏楊逐個講解。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半個多月,兩人的關系也逐漸升溫。
能不能出師,還得靠成績說話。首次“駕修雙能”考核,趙宏楊還是出現不少的“磕磕絆絆”。陸軒決定換一種趙宏楊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將復雜的檢修要點轉換為容易背記的口訣。
很快,兩人編寫出《電路故障排除要訣》《油路故障排除要訣》等,通過“線路不通找節點,線路短路燒保險”“油路故障兩方面,低壓油泵是關鍵”這樣上口的短句來幫助提高檢修效率。
“雖然大家都叫我‘理論通’,但我知道,陸班長才是連隊的‘活教材’!”前不久,趙宏楊參加了團裡組織的專業考核,不僅駕駛專業拔得頭籌,維修技能也在同組中名列前茅,他還收獲了屬於自己的“紅旗車駕駛員”榮譽。
登上領獎台,趙宏楊感慨萬千,目光望向陸軒時,老班長還是一如既往的平靜。趙宏楊知道,理論與實踐之間還有一段距離,成功的答案就是靠勤學苦練縮短這段距離。
做事謙虛認真的新排長為啥受歡迎——
他像一塊磁鐵,把大家的力量聚在一起
“這次工間改建方案能順利敲定,孫排長功不可沒!”連務會上,連長的一句話讓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坐在角落裡的孫磊。
誰能想到,這個還略顯青澀的新排長,如今已經成為連裡能夠獨當一面的骨干。
孫磊初到連隊就緊盯共同基礎課目,推出系列措施嚴抓訓練,全排成績有了明顯提升,他也贏得了大家的認可。然而,在不久后的一次專業訓練中,孫磊遭遇了“滑鐵盧”。
一次裝備檢修訓練,排裡的戰士們紛紛表示想看孫磊演示教學,孫磊卻由於對專業技術不夠熟悉,接連出現失誤操作。更尷尬的是,他還把一個重要部件裝反了,導致整個檢修流程不得不重新來過。當時在場的老兵們看向孫磊,讓他感到十分窘迫。
“作為一線帶兵人,技術不過硬是萬萬不行的。”為了彌補自己的短板,孫磊主動找到幾位班長骨干拜師學藝。每天訓練結束后,他都會找到老班長們請教,從裝備操作到班排管理,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正是這些點滴積累,為他后來接手改建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間撥回一個月前,當連長將工間改建任務交給孫磊時,他倍感壓力。9個專業領域的技術要求和繁雜的協調工作,對於一個新排長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然而,孫磊沒有退縮,他迅速理清思路,制訂了詳細的推進計劃。
接到任務后,孫磊第一時間召集相關專業的骨干開會,坦誠地說:“各位班長,我對這些專業了解不多,希望大家能給我一些建議,咱們一起把這件事做好。”這番話得到了在場老班長們的積極響應。
接下來的日子裡,孫磊就像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白天穿梭於各個班組之間,與技術人員反復溝通﹔晚上埋頭整理資料,優化設計方案。為了確保每個環節不出差錯,他還多次組織現場勘察,邀請專業骨干參與討論。
一次,一位老班長提出某個區域的設計可能會影響日常訓練效率。孫磊聽后二話不說,立刻組織相關人員重新評估,並根據建議調整方案。這位老班長后來感慨道:“孫排長雖然年輕,但他做事謙虛認真,像一塊磁鐵,把大家的力量聚在一起。”
就像聚力的“磁場”,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參與到任務中來。有人幫忙繪制圖紙,有人協助聯系廠家,還有人自發加班趕進度……整個連隊齊心協力,共同將這項艱巨的任務向前推進。
如今,工間改建方案已經順利敲定,即將進入施工階段。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未知的困難,孫磊滿懷信心。(王 淨 李興友 特約記者 崔雅慶)
銳視點
“新老搭檔”的雙向奔赴
■李 雷
“新排長”與“老班長”,基層常見的一“新”一“老”兩個稱謂,代表著不同的資歷——新排長剛剛上任,老班長久經歷練。
新排長和老班長能不能超越身份標簽,做到融洽相處、優勢互補,是不少基層連隊建設面臨的一道課題。
新排長初到連隊任職,常常躊躇滿志又難免迷茫。基層經驗不足,是他們的“攔路虎”。老班長扎根基層多年,熟悉基層,經驗豐富。新排長的“短板”,恰恰是老班長的“長項”。
在基層這片沃土,新排長與老班長如果彼此信任、彼此欣賞,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僅能收獲親如兄弟的戰友情誼,還將有力推動連隊的整體建設。
基層藏著大學問。有人說,老班長是一本厚厚的書。這本“書”,包含豐富的基層經驗和智慧。當新排長甘當“小學生”,以“求師之誠”主動靠近老班長,真誠地敞開心扉,將他們當作願意傾訴、值得信賴的對象,一定能學到帶兵技巧、組訓方法、抓建思路,加快學歷向能力的轉化。
沒有誰是天生的帶兵人。新排長“成長的煩惱”,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連隊的事。作為連隊建設的骨干力量,當老班長全力支持配合新排長的工作,在他們遇到困難時主動站出來、靠上去,毫無保留地傳授心得經驗,一定會為新排長搭建起成長的階梯,推動連隊的各項工作更順利開展。同時,“新老搭檔”也是雙向奔赴。老班長在與新排長相處過程中,也一定能學習到新排長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思路,實現互促共進。
當新排長和老班長之間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信任,培養出真摯深厚的感情,就一定能夠擰成一股繩、合成一股勁,成為急難險重任務中並肩戰斗、未來戰場上托付生命的好戰友、親兄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