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適應現代化練兵和戰斗力生成需要

我軍探索形成軍事訓練保障新模式

2025年07月21日09:24 | 來源:中國軍網222
小字號

編者按 習主席強調,要強化訓練保障,優化布局、完善要素、創新方式,構設逼真練兵環境,加快構建高水平訓練保障體系。近年來,我軍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加速構建,全軍實戰化訓練難度強度不斷增加,對訓練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面對新形勢,全軍各級積極轉變保障理念、創新保障模式,加快構建高水平訓練保障體系,以保障模式變革支撐部隊練兵備戰,驅動訓練轉型升級。

本報訊 記者李琳、特約記者吳旭報道:日前,記者走進多個部隊訓練場發現,我軍訓練保障模式正在發生一系列變化:陸軍某合成訓練場依托“公物倉”保障部隊訓練,實現一次採購、多次使用,一家購置、多家共用﹔空軍某訓練中心聯動7個省市10余個場地,統籌調動各類數據模型和算法,實現聯合作戰力量在多維空間進行對抗訓練……官兵告訴記者,新的訓練保障模式在部隊加速推開,“一點用、體系動、全域保”的理念正深入人心,訓練保障效益明顯提升。

近年來,我軍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加速構建,全軍實戰化訓練難度強度不斷增加,對訓練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全軍各級積極轉變保障理念、創新保障模式,著力破解資源分布不均、環境構設不真、綜合質效不高等矛盾問題,以保障模式變革支撐部隊練兵備戰,驅動訓練轉型升級。

記者從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獲悉,為構建與“基礎—合成—聯合”軍事訓練組織架構相匹配的訓練保障新格局,他們以駐京部隊訓練場地建設為樣板,全面整合共同基礎、兵種專業、戰術行動和實彈訓練場,探索走開“體系建、共享用、精細管”方法路子,打造新型訓練場地體系。按照全軍“一盤棋”標准,構建形成五級訓練基地場地體系,推出覆蓋建、用、管各環節的“三級保障運行模式”——

基礎訓練按標准就近就便保障,聚焦“集約專修”,在全面規范旅團級以下部隊訓練條件建設基礎上,根據全軍營區及訓練場分布位置、疏密程度等,劃設若干保障圈,統合好就近資源,實現在營區或周邊就能完成基礎訓練。

合成訓練跨軍兵種區域共建共享保障,聚焦“編組對抗”,厘清建制內和跨軍兵種供需對接的職責權限、方法路徑,指定軍級以上單位牽頭、分方向建立跨軍兵種協作區,推動重要資源跨域共享、零散資源區域共享、稀缺資源軍地共享,實現訓練資源合理分配、高效利用。

聯合訓練虛實結合全域體系保障,聚焦“體系聚優”,通過一體構建訓練網信架構,推動訓練場地互聯互通,加快建設多級實時、異構互聯、虛實結合的統一訓練空間,構設大場景、多維度、跨領域訓練環境,支撐部隊開展一體化聯合訓練。

前不久,記者在全軍訓練場地建設觀摩交流活動現場看到,多個單位深入交流訓練場地區域統建、數智賦能、開放共享等經驗做法,集中展示駐京部隊10余個訓練場地環境構設運用的典型案例,演示全軍多個典型練兵環境、對抗訓練條件、檢驗評估手段。現場觀摩的官兵普遍反映,這次活動讓大家既看到了“樣板”,也學到了“門道”,對打破建制壁壘推動統建共用、構實訓練環境支撐練兵備戰,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通過近年來建設發展,全軍訓練條件有了根本變化,‘科技+’‘網絡+’訓練手段越來越豐富。”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訓練局領導告訴記者,如今,與新的訓練保障運行模式相配套的法規標准體系已基本構建形成。下一步,他們將抓好試點成果向全軍推廣轉化,盡快實現訓練條件由條塊分割自建自用向集約高效統建共用轉變、由傳統實裝實彈和實體建設保障為主向虛實結合為主轉變、由單一條件設置向構設復雜逼真戰場環境轉變、由跟進服務保障向牽引驅動訓練創新轉變,加快構建我軍高水平訓練保障體系。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