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遲到”的喜報


仲夏,湖南省邵陽市城步縣冷水坪村鑼鼓喧天。在鄉親們簇擁下,一支由陸軍某旅官兵代表、城步縣人武部及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組成的送喜報隊伍,向該旅干部、二等功臣王楚涵家中走去。
“這是一份‘遲到’的喜報。”負責為立功受獎官兵家庭寄送喜報的該旅組織科湯干事,向筆者講起背后的故事。
2021年,王楚涵軍校畢業后分配到該旅,經過3年成長淬煉,能力素質穩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他參加陸軍組織的比武。那次比武高手雲集,王楚涵憑借過硬技能和頑強作風,勇奪第三名。比武歸隊后,他榮立個人二等功。
王楚涵將立功的喜訊告知了父母。父母喜出望外,期盼著年底軍地給家中送喜報的榮耀時刻。
沒想到,王楚涵不久后緊急受領某大項任務,連夜奔赴任務地域。由於任務難度大、情況復雜,王楚涵歸期難定。
臨近年底,眼看著給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的新聞越來越多,王楚涵的父母忍不住給兒子打去電話:“伢兒,你都好久沒回家了,送喜報的時候你回來嗎?”
由於保密要求,王楚涵的父母當時並不知道兒子在外執行任務,更不知道他歸期難定。放下電話,王楚涵內心有些失落——第一次立功,卻無法親歷軍旅的光榮時刻,難免有些遺憾。
王楚涵的情緒變化被指導員察覺。詢問之下,王楚涵道出原委。指導員隨后與旅機關相關部門負責人聯系,共同商量解決方案。
“把立功喜報送到官兵家鄉、舉行送喜報儀式,是增強軍人軍屬榮譽感、獲得感的有力舉措。官兵和家人一同分享喜悅、感受榮光,更能激勵官兵爭創榮譽、建功軍營。”該旅政治工作部領導說,由於當時已經到了年底,而任務結束時間還不確定,旅機關征求王楚涵意見后,決定等他任務結束后擇期送喜報。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到了今年5月底,王楚涵即將完成任務歸隊,旅隊便正式啟動“年中送喜報”計劃。
然而,由於年中組織送喜報在該旅尚屬首次,旅政治工作部專門召開會議,圍繞組織流程、時機選擇、具體執行方式等進行部署:由組織科牽頭,對照《軍隊功勛榮譽表彰條例》和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法規,為年中送喜報工作找准制度依據﹔研究送喜報流程、時機、人員等細節,制訂具體實施方案。
該旅組織科湯干事受領任務后,第一時間對接城步縣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單位。溝通過程中,湯干事了解到,城步縣按慣例每年年底統一給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未在年中組織過類似活動。
經過充分溝通協調,軍地雙方本著高度重視榮譽表彰工作的負責態度,決定攜手辦好這場“遲到”的送喜報儀式。
前不久,王楚涵不負重托,圓滿完成任務載譽歸隊。剛回連隊,他便收到喜訊:旅領導將親自陪同他返鄉,為他家送去這份“遲到”的喜報。王楚涵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父母,老兩口激動不已。
送喜報當天,王楚涵的父母走出家門好幾裡地,迎接送喜報隊伍。接過軍地領導送來的“二等功臣之家”牌匾,老兩口熱淚盈眶,鄉親們紛紛鼓掌祝賀。
人群中,王楚涵的叔叔王建軍站得筆直,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王楚涵快步走到叔叔面前,鄭重地從懷中取出一枚珍藏已久的三等功獎章——那是入伍時叔叔交給他保管的。接著,他又拿出自己那枚嶄新的二等功獎章,與叔叔的三等功獎章一起,雙手遞到叔叔面前。
原來,王建軍是一名退役軍人,執行過98抗洪、國防光纜施工等重大任務,曾4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017年,王楚涵以優異成績考上軍校。臨行前,王建軍將自己的一枚三等功獎章鄭重交給王楚涵,拍著他的肩膀說:“我的這枚獎章先交給你保管,你在部隊好好干,以后還我兩枚!”親人的囑托與期待,成為王楚涵訓練場上苦練精訓、深夜裡挑燈鑽研的動力。
看著眼前一新一舊兩枚軍功章,王建軍說:“你是好樣的,要繼續在部隊好好干!”
一紙喜報重千鈞。“這份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培養我的部隊、並肩奮斗的戰友和支持我的家人。”在親人和鄉鄰贊許聲中,王楚涵堅定地說,他將以更高標准錘煉打贏本領,滿懷豪情再出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