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酷暑巧練兵


近段時間,全國多地發布高溫預警。陸軍某旅開展通信協同訓練,有效提升高溫條件下全時全域的作戰能力﹔空軍某旅採取分時分組訓練法,以靈活組訓應對高溫考驗。入伏以來,酷暑之下,到處都有官兵揮汗如雨、苦練硬功的身影。
四時器不同,關鍵在於明。高溫條件下如何科學練兵備戰,檢驗的是一名指揮員的組訓能力和實戰意識。“對高溫這樣的天氣,卓越的指揮官總是會巧妙地加以利用。”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曾在回憶指揮北非作戰的情況時說,盟軍研究了德意軍隊在這裡的出動規律,高溫對他們裝甲和人員的影響,“就選擇在高溫和沙漠對他們最為不利的時候發起戰斗”。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軍執行代號為“沙漠盾牌”的軍事行動,由於忽視天候,武器裝備被炎炎烈日暴晒,美軍士兵在操作時不得不戴上手套,結果嚴重影響了精確制導武器效能的正常發揮。
高溫天候是錘煉戰斗技能、磨礪戰斗意志的有利時機,但“夏練三伏”並非不顧實際地蠻練。各部隊既要鼓勵官兵挑戰生理極限、昂揚戰斗精神,也需要動態應變、科學施訓。酷暑之下人員狀態如何?裝備性能有哪些具體變化?這些情況,都應當了然於心。特別要看到,近些年大批信息化智能化武器列裝部隊,一些高新精密裝備對工作環境、溫度濕度要求較高,急需我們利用高溫這一難得時機,摸清裝備性能,提高操作水平,盡快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
信息化戰爭中,數據就是炮彈和子彈。各部隊應高度重視採集、掌握高溫條件下訓練的各項數據,結合大數據、大模型分析等技術手段用好數據,記錄研究特殊天候下人員身體機能和裝備的細節之變,從而及時對訓法戰法修正完善,在“灼天燙地”中真正實現科學練兵。
高溫在“烤驗”官兵練兵成果的同時,也檢驗著領導機關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坐在有空調的辦公室裡,是難以體察烈日之下官兵的狀態的。各級領導機關應及時深入訓練一線,圍繞預防中暑、熱射病防治等展開科普教育、預防救治,全方位摔打和錘煉部隊,下大力提高暑熱天候下的勝戰本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