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重啟無人僚機研發計劃


據外媒報道,近日,英國國防部宣布啟動自主協作平台第二期計劃,旨在開發與有人駕駛戰斗機協同作戰的無人僚機。該項目將於2026年啟動招標,合同金額預計達2400萬英鎊(約合3209萬美元),目標是在2030年前形成初步作戰能力。
英國在無人僚機領域的探索早有先例。2021年,英國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啟動“蚊子”項目,計劃開發低成本無人機原型機,用於與“台風”、F-35B及正在研發的下一代戰斗機協同作戰,項目預算為3000萬英鎊。然而,該項目在2022年中止,甚至未能完成原型機首飛。官方對此的解釋是“項目成本超出預期,需調整技術路徑”。
今年6月,英國政府發布的《戰略防御評估報告》提出,無人作戰系統應作為英國應對當前安全威脅的重要手段。英國國防部進一步指出,空軍現役戰斗機規模已降至歷史低點,亟需通過發展無人系統填補戰力缺口。這一現實需求與報告中對“加速無人裝備發展”的導向相契合,為無人僚機項目重啟提供了政策依據和現實動因。
英國國防部對無人僚機發展提出4項核心能力要求。
一是電子戰能力。該系統需在作戰執行到數據傳輸的各個環節具備抗干擾能力,同時可干擾作戰對手的雷達和通信系統,以削弱其防空能力。
二是可執行高風險任務。該系統需具備精確打擊能力,可搭載模塊化載荷執行偵察、電子攻擊或自殺式攻擊任務。
三是具備從遙控到全自主的分級操作能力。該系統應在復雜對抗環境中保持決策穩定,即便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信號中斷時,仍能通過多種傳感器協同進行導航與目標識別。
四是低可探測性。該系統需具備雷達和紅外雙重隱身特性,雷達反射面積小於0.01平方米。
此外,英國國防部強調,該系統未來將集成至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需具備耐腐蝕設計,以適應航母甲板的海上鹽霧環境。
目前,英國國防部已啟動快速採辦流程,計劃在2026年招標后,通過“邊研發邊測試”模式加速項目推進。若進展順利,首批驗証機將於2028年由“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搭載進行海上測試。
不過,該項目推進過程中仍面臨不少挑戰。一方面,技術突破難度較大。自主決策系統的穩定性仍是突出短板,英國國防科技實驗室評估顯示,現有人工智能算法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任務成功率僅為65%,難以滿足復雜對抗場景需求。另一方面,成本超支風險高企。此前“蚊子”項目因超出預算被迫中止,此次項目預算僅2400萬英鎊,需覆蓋電子戰、自主決策、隱身設計等多領域核心能力研發,任務復雜度較“蚊子”項目有增無減。業內普遍擔憂,在預算規模縮減、技術需求提升的雙重壓力下,現有投入恐難支撐全部能力落地,成本超支或功能被迫縮水的風險顯著上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