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集團軍某旅著力提升空地勤官兵配合默契度——
飛行員“進連當兵”收獲多


天高雲淡,群鷹展翼。
初秋時節,記者走進第74集團軍某旅飛行訓練現場,隻見一架架戰機翱翔藍天,多個訓練課目接續展開。
訓練結束,戰機陸續返航。飛行員們走下戰機,在訓練中表現出色的一名飛行員告訴記者,前期旅裡組織飛行員“進連當兵”,讓他對地面戰友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訓練配合更加默契。
“‘進連當兵’那段時間,我深度參與機務工作,全程觀摩學習如何檢查、維護、保養戰機,很有收獲。”他告訴記者,通過與機務官兵深入交流,他對戰機的性能特點和技戰術指標有了更全面的把握。飛行專業知識和機務專業知識的“疊加”,讓他對飛行訓練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飛行員與機務官兵是平時相互托舉、戰時生死相依的親密戰友。”該旅領導介紹,他們聚焦未來戰場需求,著力提升空地勤官兵配合默契度,廣泛開展飛行員“進連當兵”活動,通過加強空地勤官兵的工作聯結、情感聯結,進一步密切官兵關系,增進戰友情誼,推動形成互幫互助、互促共進的良好局面。
該旅領導告訴記者,以往,飛行單位與地面單位工作相對獨立,加之飛行訓練任務重、節奏快,飛行員與機務官兵雖在工作交接時有一些交流,但思想上聯結度不高、情感上理解度不夠,存在配合不夠默契、溝通出現偏差等情況。
既要壯志凌雲,也需“腳踏實地”。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今年7月以來,該旅黨委研究決定,在飛行員中深入開展“進連當兵”活動,通過合理調配飛行計劃,分批次組織飛行員到機務連、場務連等單位當兵鍛煉。活動中,他們要求飛行員全面參與地勤工作,與官兵共同完成裝備檢查、跑道維護、航燈布設等任務,加深飛行員對地勤機務工作的了解,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細雨蒙蒙,清晨的機務檢查維護工作從機庫外轉移到機庫內。記者跟隨幾名“進連當兵”的飛行員走進機庫發現,機務人員正在精心對戰機進行檢查維護,飛行員們一邊認真聆聽機務人員的講解,一邊參與檢查維護等機務工作。
“從事飛行十幾年,盡管平時與機務戰友‘低頭不見抬頭見’,但對他們的工作內容了解並不多。‘進連當兵’活動開展以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朝夕相處,我不僅真切地體會到機務工作的辛苦,還對其中的‘門道’有了深刻的理解。”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正在檢查飛機的一名飛行員表示,親身參與機務維護工作,有助於提升飛行員與機務官兵間的默契度,對下一步飛行訓練和處置空中特情有很大幫助。
走進該旅某連蓄電池操作間,電源專業骨干講解完蓄電池充放電和拆裝方法后,飛行員們在專業骨干的指導下嘗試上手操作。“電池和發動機都是戰機的‘心臟’。地面官兵對裝備的維護保養,守護著每一個飛行架次的平安起降。”其中一名飛行員一邊學習拆裝蓄電池,一邊感慨地說。
夜色如墨,一輛載著兩名飛行員的燈光車,在空曠的機場跑道上行駛。經過幾名場務專業骨干的“一對一”培訓,他們將參與飛行前的航燈布設工作。記者在現場看到,一盞盞航燈在兩名飛行員的配合下布設完成,原本漆黑的機場跑道逐漸明亮,遠遠望去像一片“星海”。
“這項工作看似簡單,但容不得任何差錯。那些航燈為夜空中的戰鷹指引起飛歸航的方向,地面戰友的認真負責,是我們安全飛行最可靠的保障!”看著自己親手布設的航燈逐一點亮,一名飛行員感慨地說,“以前飛行的時候,總感覺自己與戰機融為了一體。現在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飛行員與地面官兵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走出機場,夜間飛行訓練迅速展開。該旅領導告訴記者,為構建“空地一體”的訓練格局,他們堅持空地人才一體化培養、空地戰法一體化創新,組織飛行員和地面官兵從各自專業角度出發,共同研討實戰化訓練一系列重大課題,有效助推部隊戰斗力提升。(陳典宏、王德賽、許浩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