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加速與北約的軍事綁定——
從俄羅斯“老鄰居”到北約“新成員”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北歐響應2024”聯合軍事演習現場。

芬蘭軍隊參加“南方獅鷲25”北約多國特種部隊演習。
8月25日至9月12日,芬蘭主辦了代號為“南方獅鷲25”的北約多國特種部隊演習,大約有來自美國和歐洲的1600人參加。近兩年來,芬蘭不斷加速與北約的軍事綁定,成為北約各項軍事演習的“熱門舉行地”。然而,頻繁的軍演不僅加劇了與俄羅斯的對抗,也難以為芬蘭帶來真正的安全。
密集舉行演習
2023年4月,芬蘭正式加入北約,成為第31個成員國。近兩年來,北約多場軍事演習在芬蘭密集舉行。這也是北約快速將芬蘭融入自身區域防御計劃的舉措之一。
芬蘭領土於2024年首次舉行北約大規模演習。作為北約歷史性大規模軍演“堅定捍衛者2024”的組成部分,“北歐響應2024”聯合軍事演習於2024年3月在芬蘭等北歐國家舉行,重點操練了北約部隊在極地、高寒氣候下的協防、后勤、三軍聯動及野戰生存等能力。此后,芬蘭在陸海空領域開始全面融入北約演習計劃。2024年11月,北約在芬蘭等國舉行了“動態前線25”炮兵演習。今年5月,芬蘭在其北部與英國、瑞典聯合舉行了“北方打擊125”“北方之星25”作戰演習。6月,芬蘭在境內主辦了北約“大西洋三叉戟-2025”聯合空戰演習,同期還參加了以海軍為主的北約“波羅的海行動-2025”大規模軍演。
本次舉行的“南方獅鷲25”演習,范圍幾乎覆蓋芬蘭全境。從南部的森林地區到北部高緯度高寒地區,演習在多種地形和陸、海、空及內陸淡水水域等不同作戰環境中進行。演習地域范圍的廣闊增加了演習的復雜程度,也對指揮控制、運輸和后勤保障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本次演習由芬蘭陸軍特種部隊和直升機作戰訓練機構“烏蒂獵兵團”主辦,主要目的是加強芬蘭陸軍特種部隊、特種作戰航空兵與北約其他國家特種部隊間的聯合行動、互操作性和協同能力。據報道,9月12日至16日,白俄羅斯在境內與俄羅斯舉行代號為“西方-2025”的大規模武裝部隊聯合戰略演習。在俄白聯演前夕,北約先行舉辦特種部隊聯演,針鋒相對的意味比較濃厚。
置身對峙前沿
事實上,芬蘭與北約的軍事綁定並非一直如此緊密。長期以來,芬蘭一直實行中立政策,保持著在軍事上不結盟的狀態,並將中立地位視作在大國競爭中維護國家安全的安身立命之本。冷戰期間,芬蘭既迎合蘇聯,又嘗試與西方保持良好關系。冷戰后,芬蘭也一直在是否加入北約問題上十分謹慎,盡量避免激怒俄羅斯。
然而地緣環境的變化,使芬蘭加快從“長期中立”走向“反俄前線”。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芬蘭堅持的“歐洲戰爭只能是俄羅斯與北約間的大國戰爭”這一中立前提被打破:烏克蘭非北約成員國,而與芬蘭一樣是北約“增強伙伴國”,但也成為沖突的一方﹔而美國及北約對支援烏克蘭瞻前顧后,導致沖突最后演變成消耗戰。對此芬蘭認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已經沒有多少“中間地帶”,“北約正式成員”與“得不到北約保護”之間並無真正的“第三種選擇”,於是芬蘭正式選擇加入北約。
從俄羅斯“老鄰居”到北約“新成員”,芬蘭自加入起就成為北約與俄羅斯對峙的重點地帶,更是一步步成為北約的重要北方樞紐。一方面,芬蘭正處於俄羅斯與北約的“前線位置”,與俄羅斯有長約1340公裡的邊界。芬蘭的加入,讓北約與俄羅斯的邊界線長度大幅增加,雙方在東北翼對抗的火藥味更為濃烈。另一方面,芬蘭的加入讓波羅的海徹底變為“北約的內海”,北約在對俄羅斯開展情報活動和態勢感知上變得更加方便。
加劇緊張局勢
北約官方認為,在芬蘭頻繁舉行演習,有助於強化北約在東北翼對俄羅斯的軍事優勢。然而,北約一直在俄羅斯邊界動作頻頻,無疑會加劇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對立情緒,無益於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
芬蘭加入北約后,在北約的軍事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2024年芬蘭領土首次被用於北約的大規模演習,到此次涵蓋陸海空的特種部隊演習,北約越來越重視實戰化的聯合作戰,火藥味愈發濃厚。芬蘭是歐洲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森林約佔國土面積的70%。同時,芬蘭也有“千湖之國”“千島之國”之稱,全國共有近19萬個湖泊和近18萬個島嶼。破碎的地貌讓芬蘭易守難攻,敵方的機械化部隊也難以快速推進,而兼具靈活性與機動性的特種部隊,可以在芬蘭的常規與非常規戰爭中發揮較大作用。北約通過在芬蘭全境舉行演習,不僅可更加熟悉北歐作戰環境,也將提升其力量投送能力。
北約頻繁在芬蘭舉行演習,並不會讓芬蘭變得安全,還使歐洲地區安全局勢更加緊張。芬蘭軍方表示,美國在參加“南方獅鷲25”演習后,還准備積極參與下半年在芬蘭與波羅的海地區的其他演習,加強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這勢必會讓俄羅斯感覺“更不安全”,讓本已針鋒相對的歐俄對立態勢更為固化。特別是當前俄烏沖突已持續3年之久,已經到了通過和平談判推動解決的關鍵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持續而密集的軍演,隻會破壞進行政治解決所必需的互信基礎,讓雙方更加不相信歐洲安全問題能夠通過“非軍事手段”解決。
(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