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第81集團軍某旅瞄准實戰培養素質過硬的導調員隊伍——

訓練場有群“鐵面判官”

2025年10月23日08:56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秋高氣爽,第81集團軍某旅一場建制連戰術訓練拉開戰幕。

風沙中,一架無人機盤旋偵察,紅方偵察分隊操縱手陳文杰緊盯電子屏幕,發現並鎖定關鍵目標,立即向指揮員匯報坐標。

不料,導調員隨即指出:“鎖定目標為假目標,立即退出戰斗序列!”原來,屏幕上的目標是藍方布設的誘餌,這一誤判導致紅方關鍵位置暴露,遭到藍方模擬火力覆蓋。

筆者看到,這次訓練不僅判罰嚴格,現場還特情險情頻出。“通信節點遭電磁壓制,處置不及時”“備用方案啟動較慢,延誤戰機”……導調員下達的一道道指令,讓官兵壓力倍增、暴露不足。

“導調員必須是演訓場規則的守護者,倒逼官兵練出能打勝仗的本領!”該旅領導告訴筆者,這群官兵眼中的“鐵面判官”專挑軟肋、專設難關,是推動從嚴從難訓練的一支重要力量。

此前,該旅導調員數量有限、水平參差不齊,致使訓練考評標准不一,難以全面評估戰斗力水平。新大綱進一步突出實戰對抗,建設一支能力素質過硬、敢於較真碰硬的導調員隊伍成為當務之急。

要當考場“判官”,須先成為訓練高手。經過調研,該旅系統梳理了導調工作的幾類突出問題:職責不清、介入時機不准、特情設置僵化、評判標准模糊、數據支撐薄弱。

著眼問題,他們探索構建“培養+認証”機制,定期組織骨干集訓與考核,要求持証才能上崗。

首批集訓成員從各連懂指揮、善組訓的骨干中遴選而出。培訓中,學員需輪流擔任指揮員和導調員——前者設法突破險難,后者鑽研如何精准“出題”、公正“判卷”。角色互換,能讓學員既掌握導調尺度,又深研對手戰法,在接連不斷的實戰對抗中淬煉本領。

曾在比武中多次奪冠的某連二級上士麻雪威,初入導調集訓隊時,一時摸不到入門路徑,設置的特情往往與實戰需求脫節。但他並未氣餒,白天隨教員剖析經典作戰案例,晚上就和戰友反復推演紅藍對抗導調方案。

一次實兵演習,麻雪威擔任導調員時,靈活運用所學,設置通信遭到干擾等特情。紅方官兵在他設置的重重特情中臨機應變,快速調整戰術,經過艱苦奮戰才突破困局完成任務。“隻有自己先懂指揮、研透戰法,才能導調出戰場真情況,逼出戰友過硬本領!”麻雪威感慨。

結合導調人才培養,該旅收集匯總各類戰場新特情,建立起“特情庫”,摒棄以往簡單的“電台損壞”“道路被毀”等簡單特情,加入電磁對抗等復雜情況,為“鐵面判官”們提供了豐富考題素材。

剛結束一場高強度對抗訓練,某連蘇連長摘下頭盔,汗珠順著臉頰滑落。訓練過程中,導調員接連布設危局:電磁干擾驟然切斷通信,小股“敵人”突襲側翼,“敵”宣傳品紛至沓來……特情接踵而至,戰場態勢瞬息萬變,蘇連長神經緊繃,憑借在以往戰術訓練中淬煉出的應變能力,迅速研判果斷決策,緊前做好思想動員,隨后帶領一個排的兵力聲東擊西奇襲“敵”指揮所,最終全連驚險突圍,完成戰術目標。他由衷感慨:“這些‘逼到絕境’的特情,是名副其實的‘磨刀石’!”

如今,一批批經過嚴格考核、持証上崗的新晉導調員,正活躍在該旅戰術訓練一線,倒逼官兵突破思維窠臼,在難局險局中謀對策、出奇招。

前不久一次集訓中,一級上士胡躍斌與自己帶教的導調員合力攻關,自制靶機代替傳統信號,有效還原“敵機突襲”的場景。受訓部隊在近似實戰條件下接招應戰,官兵們斗志昂揚靈活處置,錘煉了打仗本領。(孫亞東、姜正旺、章志揚)

(責編:彭曉玲、彭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