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張家界支隊某中隊緊貼自身實際精准施策——
照搬照抄解決不了問題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前不久,武警湖南總隊張家界支隊某中隊在階段性軍事考核中,綜合成績排名躍升至支隊前列,令人刮目相看。
去年,該中隊還是領導口中的“老大難”單位,軍事考核經常墊底,官兵士氣低落。為了扭轉局面,中隊沒少想辦法。“成立周末興趣小組、開展錯峰分組訓練、組織‘重點強化周’活動……兄弟單位的好做法,我們幾乎都試過。”回憶過去,中隊干部薛政有些感慨,“可力氣花了不少,不但成績沒提高,還讓官兵疲於應付。”
“試了這麼多辦法都不行,如今是靠什麼擺脫困境的呢?”“是思維的轉變。”面對筆者的疑問,薛政答道,“從‘病急亂投醫’的盲目嘗試,轉變為解決問題的精准發力。”
為了更好地解釋說明,薛政講起一件往事。當時,他們正在備戰年終考核,可官兵的五公裡武裝越野成績明顯落后,嚴重制約整體成績提升。干部骨干心急如焚,便向其他優秀單位“取經”:看到“間歇沖刺跑”效果好,便安排沖刺與慢跑交替訓練﹔聽聞“負重爬坡”能提升耐力,就如法炮制每周組織兩次……
那段時間,該中隊幾乎把整個支隊增強腿部力量、提高跑步成績的方法都用了個遍,官兵也積極克服困難,堅持參訓。可一個月過去,成績非但沒有明顯提升,還有不少人因為訓練強度過大,出現了傷病。
“為什麼好經驗運用到咱們中隊就不起效了?”就在大家陷入迷茫時,一次訓練形勢分析會上,前來中隊蹲點的機關干部舒印一句話點醒了眾人:“借鑒這些經驗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見無人應答,舒印便帶著干部骨干細致分析近一個月的訓練數據、傷病記錄甚至每個人的訓練情況,問題隨之浮出水面——部分戰士核心力量不足,驟然增加強度會加劇關節勞損﹔個別同志步頻和呼吸節奏有問題,盲目加練適得其反,越跑越慢……
針對這些問題,該中隊迅速調整跑步訓練方案:降低跑步負荷,增設核心力量專項訓練,學習運動時的正確呼吸方法,由骨干分組帶訓,糾正每個人的動作與節奏。
效果立竿見影。兩周后,該中隊五公裡武裝越野成績從“及格”躍至“良好”。
“別人的訓練計劃,不一定適用於我們,生搬硬套,很容易事倍功半。隻有找准自身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這段經歷讓該中隊干部骨干深刻認識到,探索新方法、新機制的關鍵不在於其在別處多麼成功、聽起來多麼有效,而在於是否貼合自身實際、能否解決自身問題。
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不再盲目引進其他單位的做法,而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自主抓建、精准施策上來。通過分析訓練數據、廣泛開展談心談話、組織官兵懇談,深入摸排、全面診斷中隊突出短板和制約建設發展的實際問題,針對每個問題,深入研究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長時間以來,該中隊部分官兵已經習慣了“別人怎樣我就怎樣”的行為模式。因此,中隊剛開始在自查分析上花費時間精力時,有人質疑:“跟著先進單位走雖然累一些,但大體不會錯,現在主要靠自己琢磨探索,萬一出現大的失誤,那可怎麼辦?”
面對這種擔憂,中隊黨支部一班人沒有動搖。他們堅信,找准問題,才能找對發展思路,對症下藥雖不如“照搬”那樣輕鬆容易,卻是長遠之計。
時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隨著一系列針對性措施逐步落地,官兵真切感受到精准發力帶來的變化。
以往,該中隊夜間執勤哨兵有打瞌睡現象。他們曾嘗試過其他單位“互相抽查”“突擊檢查”等辦法,但收效甚微。轉變思路后,他們深入剖析哨兵執勤狀態發現,固然有部分戰士警惕意識不強的原因,但主要問題在於執勤人員安排不夠科學,導致官兵產生疲勞性困倦。
為此,該中隊一方面調整夜間哨兵的作息與輪換頻率,在保証執勤力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讓哨兵獲得有效休息﹔另一方面,改變執勤方法,不再片面強調執勤保持“一動不動”,而是把重點放在提高警惕性上。執勤訓練中,他們重點講解不同時段、不同方向的警戒要點,引導大家將“聽、看、聞、查”等技巧融入執勤流程,並常態分析以往執勤通報問題,讓哨兵心裡裝著敵情險情,提高應急處突能力。
如今,該中隊訓練執勤勢頭持續向上向好。前不久,列兵蕭志龍因執勤認真,受到支隊領導點名表揚。他說:“現在上哨清楚重點防什麼、應該怎麼防,腦子裡始終繃著一根弦,不再干站著熬時間,自然瞪大眼睛。”(鄧鑫、黃海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