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核博弈給國際軍控形勢增添變數

胡高辰 王宣懿
2025年10月30日09:21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10月中下旬,北約位北海及其周邊空域舉行“堅定正午”核演習。幾乎同時,俄羅斯也舉行了戰略核力量綜合演習,全面檢驗核力量的戰備狀態。相關演習不僅顯示出北約國家延伸核威懾能力的決心,也是大國地緣政治博弈在核領域的集中體現,給本就復雜脆弱的國際軍控形勢帶來消極影響。

北約推進“核共享”計劃

盡管北約一再強調“堅定正午”核演習“不關聯任何現實事件”,但該演習在北約多國指稱遭到俄羅斯飛機“入侵”后展開,其時間節點與內容設置上難以脫離當前緊張的俄歐局勢,愈發體現出北約的“核共享”思維。

對抗態勢更趨明顯。近年來,北約以外部威脅加劇為由,不斷提升核演習強度。本次“堅定正午”核演習涉及北約14個盟國的71架軍機,參演人員總數超過2000人。演習的重點裝備包括美國F-35A和德國“狂風”等“雙功能戰機”,這些戰機均可搭載B61系列型號的戰術核彈,是北約“核共享”機制下執行核作戰任務的核心裝備。此次演習模擬了核打擊任務的全流程作業,涵蓋指揮決策、武器挂載、多國協同及跨指揮層級通信等環節,強化演練了對核武器儲存與運輸節點的安全防護。

多維聯動日益頻繁。北約“堅定正午”核演習的顯著特征不僅體現為多國聯合,還體現為以核威懾強化常規威懾的核常聯動。演習充分利用荷蘭、比利時、英國與丹麥多處軍事基地進行協同部署,顯示出北約核威懾體系持續向北翼和北極方向深度整合,以對俄形成更全面的戰略懾壓態勢。此外,北約還把“東部側翼威懾線”計劃與“核共享”機制建設聯系起來,計劃通過在波羅的海國家、波蘭及羅馬尼亞等前沿地帶部署反裝甲武器、中遠程防空系統及遠程精確打擊平台,構建從波羅的海延伸至黑海的連貫式防御屏障,形成核常一體的威懾戰線體系。

多方復雜密集角力

北約“堅定正午”核演習的對抗意味,是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國家釋放核威懾信號、升級核作戰能力的縮影。近期,各方圍繞核武器發展部署、核政策改革調整等方面,展開了復雜密集的互動與較量。

美國加速研制低當量的戰術核武器。當前,美國在北約5個歐洲成員國的6個空軍基地,部署了約105枚B61-12型戰術核彈,並持續向北約盟國出售F-35A戰機推動其核作戰裝備體系升級。此外,美自今年5月開始批量生產B61-13型戰術核彈,比原計劃提前一年。新型戰術核彈除了延續當量可控的特征外,還兼具核沾染低、半衰期短等所謂“常規武器效應”,不僅為美國核威懾“工具箱”提供新的可用選項,也使核戰爭邊界日益模糊。

俄羅斯通過舉行核威懾演習、更新核威懾政策等方式進行反制。俄羅斯在北約“堅定正午”核演習期間舉行了戰略核力量綜合演習,全面檢驗核力量的戰備狀態。在演習中,俄軍成功發射了“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深藍”彈道導彈等核威懾裝備。去年11月,俄更新了《俄羅斯聯邦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核武器使用門檻進一步降低。俄羅斯的核能力建設維護了國家安全的基本盤,使美西方不敢輕舉妄動,但也讓雙方對抗持續升級。

面對俄羅斯釋放的核威懾信號和美國核政策的不確定性,北約歐洲成員國轉向加強自身核威懾能力建設,試圖在美俄核競爭中獲得更多安全感。一方面,歐洲擁核國家不斷提升自身核威懾水平。法國今年多次表示其擁有獨立、完整的核威懾能力,願就向歐洲盟國提供“核保護傘”問題與相關各方展開討論。英國對海基核威懾力量建設尤為重視,目前正加快建造下一代“無畏”級核潛艇。另一方面,歐洲無核國家也傾向依仗核力量謀求安全保障。今年以來,德國總理默茨多次提出希望與法國和英國針對歐洲“核共享”展開對話。然而,歐洲追求“核自主”面臨資金、技術等多重難題,且美國主導的北約核機制不可能因部分國家的舉動發生顛覆性變化。歐洲強化自身核實力的舉動,會進一步加劇俄歐之間的戰略對抗,使歐洲安全困境更加嚴峻。

損害國際戰略互信

各方頻繁釋放核威懾信號,使得國際戰略互信遞減,核武器在區域和國家安全中的地位上升,對國際軍控體系造成持續沖擊。

誘發大規模核軍備競賽。北約及俄羅斯以“例行”“防御”為名實施的核動作,均被對方視為挑舋性威懾,顯著減少了雙方在危機中進行溝通與建立信任的操作空間。長期籠罩在核陰影之下的歐洲各國人人自危,勢必產生“倚大國自保、倚核自保”的心態,接受核大國在歐洲進行核部署,進而加劇核軍備競賽。

推升地區核沖突風險。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強化核前沿部署是美針對俄施壓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類似“堅定正午”這種抵近邊境的核演習極易引發誤判,增加核沖突的風險。事實上,北約一直在准備向對手發動“外科手術式”的低當量核打擊,其潛在目標不僅包括俄羅斯,這種極為危險的戰術戰法也可能在中東等其他地區復制運用。

當前,全球核軍控體系正面臨嚴峻挑戰,《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前景不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約渺茫。近幾場軍事沖突中,個別有核國家以武力進行反擴散軍事行動,可能引發相關國家的強烈反彈並進一步刺激核擴散行為。大國核博弈嚴重損害國際軍控體系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使國際社會面臨復雜嚴峻的核擴散態勢。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責編:任佳暉、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