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林左鸣:中国航空已达与西方“同台竞技”水平【3】

2014年06月11日16:43    来源:中国航空报    手机看新闻

记者:您认为,目前制约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林左鸣:对于制约自主创新的瓶颈问题,我们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来说。

主观上来讲,我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对国外产品进行跟踪研制,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只要发达国家没干这件事,我就不愿去探索。现在很多科技人员都有很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查新能力,看到这件事国外有人做过了,他就跟上,因为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国外没有人做过,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那就不去干。主观上多少有一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心态,或者说想走一条捷径。但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后就会发现,我们始终无法超越别人,总比人家慢半拍甚至一拍。从客观上讲,技术上的自主创新需要一个非常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保它的价值能够很快得到社会承认。但是目前我们整个社会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和追求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以上两个层面的原因使得在航空领域的自主创新存在诸多障碍:一方面,科研人员都想尽快见成效;另一方面,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研究出的东西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不能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改变这种局面难度很大,但是我们也在努力尝试,在企业内部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小氛围。比如,中航工业专门设立了“航空报国金奖”,评选中特别注重对自主创新的倾斜。此外,我们还有一个“首席专家”评比,要求所有评上首席专家的人都必须出一本书。因为多少年来,航空院校用以教学的专业书籍几乎鲜有中国科学家、工程师自己撰写的。我认为这个局面必须改变。所以我们规定,谁评上了首席专家,就必须能够著书立说。最近,我们的专家们出了很多书,水平都很高。这对于科技人员端正思想、摆脱那种“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心态,摆脱跟踪思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说,中航工业最大的本钱不在于有多少资产和设备,而在于有一支比较强大的人才队伍。我们的总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50岁,比美国、俄罗斯都年轻,他们就是我们自主创新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记者:航空科技事业与国防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中航工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请您谈谈,武器装备交付部队之后,怎样为部队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工作。

林左鸣:中航工业的定位是为军队服务,为提升军队战斗力服务。所以,我们并不仅仅满足于研制和生产产品,接下来很重要的一步棋就是搞好服务保障,让部队广大官兵觉得中航工业研制生产的产品好用、好维护、好保障,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目前,中航工业的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重要转型,即不仅交付产品给部队,同时还要交付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最近我们成立了有关研究机构,着手研究战争形态的发展和演变,据此分析研究出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装备,才能够充分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需要。我们将抓紧做好这些工作,用我们的研究成果为部队搞好服务保障,为提升部队战斗力而竭尽全力。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何天天(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