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就馆前一个橱窗展示了缅甸战场的遗物 新华社记者蓝建中摄
对于这种表述,安倍晋三的智囊冈崎久彦2006年8月24日曾在《产经新闻》的《正论》栏中刊文透露,他因担心惹恼美国,曾建议靖国神社进行修改,他认为美国为了摆脱不景气,通过经济制裁将缺乏资源的日本逼入了战争,由此美国经济获得了恢复的说法不适当。
实际上,随着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不断参拜靖国神社而使靖国神社成为一个热点,似乎也是担心关注度提高后会激怒美国,靖国神社方面从2006年4月开始就研究修改游就馆内有关太平洋战争问题涉及美国的这一小部分内容,并于7月正式开始修改作业。
虽然修改后的措辞有所缓和,但是游就馆的史观并没有丝毫变化,依然是将战争责任推给美国。修改后的内容在“罗斯福外交和美国参加大战”这部分中说:“拥有最大潜在国力的美国陷入了孤立主义。美国国会从1935年至1937年制定了3个中立法。重视欧洲和亚洲事态的罗斯福在支那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3个月后的1937年10月5日,发表了所谓‘隔离演说’,强调了与国际社会中的无法行为进行对抗的必要性,暗中指责我国,此后也努力诱导舆论。美国的舆论和国会也支持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等加强对日制裁的措施,最终发展到成为战争直接原因的石油禁运。”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