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一样的边关 不一样的夏天

晏 良

2014年08月14日13:25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样的边关 不一样的夏天

  7月下旬,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翻越8座海拔5000多米的冰达坂、30多次涉趟冰河,挺进5800米的雪线巡逻。 本报记者 孙兴维摄

  8月1日,北京军区某边防团五连841.9哨所战士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边境交界处的零号界碑执勤。 本报特约记者 张坤平摄

  连日来,西沙岛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南海舰队守礁部队不畏酷暑,组织官兵开展沙滩越野、对抗格斗、武装泅渡等训练。 赵向虎摄

  列兵首巡“冰点国门”

  ■本报特约记者 晏 良

  北风卷地百草折,藏地七月仍飞雪。盛夏时节,海拔4900米的塔克逊哨所呵气成霜,气温低至零下3摄氏度。赶上一年中天气最好的季节,哨所决定组织去年入伍战士的首次雪线巡逻,帮助他们早点熟悉边防的情况。

  哨所指导员张尚云告诉记者,边防线的冬季长达八九个月,最冷时温度达到零下42摄氏度。由于常年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到处都被冰封雪裹,大家给这取名为“冰点国门”。

  此行巡逻的距离并不远,在内地也就半天行程。然而,在严寒缺氧的高原地区,这却是一段遥远且艰辛的路程。行程过半,出发时还欢欣鼓舞的列兵们已经开始打蔫,一个个嘴唇乌紫、直喘粗气,不少人出现了头痛、恶心、胸闷的症状。就连一路上表现得最活跃的战士,也低下头静静地跟着队伍向前挪。

  脚步越走越沉、身体越走越热,不一会就把内衣汗湿,有的新同志忍不住想把衣服脱掉。见此情景,老兵立即过来告诫大家,此时脱衣服容易感冒,在高原患感冒可不是件小事,曾有战友因此患上了肺水肿、脑水肿,差点丢了命。

  巡逻途中小憩,看着列兵们一个个难受得提不起神,下士缪素笑着说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只见他将携带的奶粉用温开水冲泡后,给每名列兵做了一根冰棍。冰棍的味道虽然不错,可大家却并不那么容易将其“消灭”。原来,冰棍受到高原特殊的环境影响后,导致受热遇冷时不断地在薄与厚之间拉锯。记者了解到,一茬茬老兵都曾用过这个“魔术”为新上线战友“提神”。

  黄昏时分,巡逻队选择了一处合适的地点安营扎寨,准备露宿。说是睡觉,其实许多人到了半宿还睁着眼睛。为啥?一是冷风太硬,二是氧气不够。列兵们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次老兵们巡逻归来都睁着一双“熊猫眼”。

  送走了冰冷的黑夜,又迎来了冰冷的黎明。风雪中,巡逻队再次踏上征程,于正午时分赶到了海拔5500米的此行终点。官兵们集合在一面五星红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

  雪线巡逻,宣告列兵们完成了戍边的“成人礼”。

  戈壁围捕“恐怖分子”

  ■范育民 陈海文

  走进驻扎在火焰山下的淖毛湖边防连,就像走进一座大火炉,气温高达45摄氏度。

  8月5日,该连官兵顶着高温酷暑,在戈壁滩上展开了一场围捕“恐怖分子”的演练。

  上午11点的戈壁滩上,丝丝缕缕的青烟开始从地缝中往外冒,一股灼热的气味弥漫着鼻腔。烈日炙烤下,连长张守明带领官兵成两路战斗队形,向前方奔袭前进。

  奔跑中,官兵们脸上的汗水像山泉一样直往外冒,背部、手臂等贴身处的衣服湿了一大片。汗水顺着脸颊滴到地上,不时地发出滋、滋的声音,片刻间就蒸发得干干净净。由于出汗太多,官兵们的迷彩服渗出了一层白花花的盐霜。

  在行进的队列中,军犬“霸云”始终跑在前面,热得伸长舌头直喘气。军犬训导员罗成心疼地说,连日来在高温下训练,“霸云”都瘦了五六斤。为了避免砾石灼伤军犬的爪子,罗成还专门缝制了两双“鞋子”给它穿上。

  这里到底有多热?时近正午,一排代理排长、上士赵满意利用片刻的休息时间,给笔者做了一个实验:他将随身携带的鸡蛋敲开后摊在砾石上,结果不到5分钟时间,蛋青就凝固成糊状。赵满意估计,地面温度应该有六七十摄氏度。

  赵排长谈到,防暑降温大家积累了不少招。每次巡逻、训练前,大家都会提前涂上防晒霜,戴上圆边软迷彩帽 。每天回营后,大家将水壶装满白开水后放进冰柜,第二天出发时再给这些冰冻水壶穿件“棉外套”……

  下午3点整,官兵们在指定地点展开“战斗”。拦截分队的官兵迅速选择有利地形卧倒、隐蔽,按要求做好战斗准备。此时,地面的砾石被晒得滚烫,有经验的老兵使劲收起腹部,尽量减少受热面。

  笔者注意到,官兵们在据枪瞄准时,从迷彩帽中掏出一块布条搁在脸与枪托之间。原来,枪托被暴晒后容易灼伤脸部皮肤,官兵们因此在迷彩帽中缝上块内衬,用来隔热。“啊!”突然狙击手苟志轻叫一声,原来动作稍慢的他被烫着了,脸部皮肤立即变得红红的。

  傍晚时分,5名“恐怖分子”在连队官兵合力围捕下落网,一天的训练至此结束。

  有感于“兵哥是我哥”

  ■张科进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我军官兵闻令而动、舍生忘死。

  目睹前线将士奋不顾身的一幕幕,云南省省长李纪恒眼含热泪说:“兵哥是我哥,军嫂是我嫂。”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李省长那发自肺腑的呼声,相信是绝大多数国人此刻的心声。这样的真情实感、深情厚谊,相信每一名军人都能感受到。

  在这个价值多元、情感速朽的时代,笔者真心希望这种情感能够长长久久,而非只有在抢险救灾、国家危难的紧要关头,以及清明、八一等几个特定的日子里才会“有感而发”。

  在这个夏天,能让您流泪的、心疼的军人岂止在救灾战场。请看一看行走在风雪高原的官兵,他们不怕肺水肿、脑水肿,就怕别人说中国军人没种。再看一看火焰山下的练兵图,中国军人自比“老君炉”中的“孙大圣”,时刻准备着为国立功劳。

  奋斗是普通人的青春,奉献是戍边人的青春。三伏探边,“热新闻”里凉风阵阵,“寒剧”里头也有丝丝暖意。同一样的边关,不一样的夏天,却是一样的戍边情: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边防军人甘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有哲人说,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他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他的人民向什么样的人致敬。同样,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他的人民一定不会忘记那些为国家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军人。

  军旗下,每一名军人都曾庄严宣誓:视人民为父母!亲爱的朋友们,当日子一切如常时,希望您还能想起那些日夜守卫着祖国安宁的普通军人,还能记得“兵哥是我哥”。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