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河南洛阳持续高温少雨,560多万亩农田受旱情影响,5万多名群众出现临时性吃水困难……洛阳军分区闻令而动,组织1000余名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行动,在焦渴的河洛大地绘就了军民携力“抗旱图”。
洛阳军分区司令员董建亚、政委黄晓健第一时间组织召开驻军抗旱救灾联席会议,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要求驻地部队全力投入地方抗旱,人员车辆、装备器材,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
驻洛部队闻令而行。
曾出色完成郴州抗击雨雪冰冻、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行动的二炮某部,连夜派出官兵深入到汝阳、伊川等4个旱情严重乡镇,现场了解情况、勘察路线,制订送水方案,并调集7辆运水车辆,紧急开往灾区。
汝阳县人武部连夜组织11支民兵抗旱分队、6台供水车,先期奔赴11个行政村……一辆辆军车紧急出动,一支支民兵突击队快速集结。仅半天时间,62台送水车和1000余名官兵和民兵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地域。
宜阳县樊村镇安古村属于严重的贫水区,全村2300多名群众吃水靠到邻村肩挑车拉。
透过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二炮某团官兵发出铿锵誓言:再苦再累,也要让群众吃上干净水!
从取水点到安古村有10多公里盘山路,需经17个“S形”弯道。路窄弯多,送水车开不到村里,40多名官兵就在村头将一桶桶清澈的干净水挑到群众家里。肩膀磨破了,脚踝扭伤了……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连续3天时间,他们给群众送去百余吨清水。
嵩县大坪乡常凹村是一个坡连坡、沟连沟的山村。总参某所的60名官兵每天都要徒步行进约3公里山路,将一担担干净水送到群众家中。官兵肩破了,腰扭了,脚上磨起了血泡,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嵩县何村乡属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形,尽管群众建了2300多个“集水水窖”储水,然而持续干旱让不少水窖干涸见底。
“水窖干了,要么等政府送水,要么到几里外拉水。”嵩县何村乡箭洼村村民何荣根说,“旱情严重的时候,排队拉水的人多,骑三轮车跑一趟要将近两个小时。”
为帮助群众解决用水难题,嵩县人武部专门设立了“热线电话”。政委桂大伟说,在嵩县各行政村,只要村支书一个电话,再远他们也会把水送到。
8月8日,洛阳迎来入夏以来的第一场“喜雨”。看到冒雨送水的部队官兵,西工区红山乡王村沟村村民杨小平感动地说:“部队送水已是第7天了!今天下雨了,俺以为部队不会来,没想到还是冒雨来了!”
“终于下雨了!”年过半百的汝阳县三屯镇南堡村村民任海文站在雨中,任雨水从脸上淌下。南堡村缺水已经大半年了,村民们需要跑到5公里外去拉水。
村民们并不知道,为了这场久违的甘霖,偃师、栾川、新安、宜阳等地的10多支民兵高炮分队,已整整守候了24个昼夜。他们枕戈待旦,随时配合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择机“洗天”。(李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