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八月灿烂的阳光,我们挺拔起中国军人的风骨,矗立在履行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的检阅行列,在13亿人民信任和期望的目光中,以军人生命的名义,向八一军旗敬礼!
踏着浸透英雄血迹的漫漫征程,回望苦难的战争历史,展示着一串串血与火的故事,回荡着一声声生与死的呐喊。
一面面胜利的旌旗,尽染着烈士的鲜血,一本本壮丽的史册,书写着英雄的诗篇。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到杨靖宇、赵尚志、彭雪枫、赵一曼,从“刘老庄连82烈士”、东北抗联“小孤山12烈士”,再到毅然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誓死不屈挽臂走向江中的抗联8位女战士……每一个名字背后都传诵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段英雄故事都高扬着荡气回肠的爱国壮歌。
英雄无名亦英雄,英雄无名亦有名,还有一种英雄更令人们心生崇敬。在光辉史册上,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浴血奋战的身影却时时闪动在战争的记忆里。据民政部解放之初的抚恤统计,革命战争中有名可考的烈士超过100万人,而无名烈士至少是这个数字的数倍。那些难以计数的无名英雄们在哪里?他们的灵魂在万家灯火的微笑里。
不管风雨洗涤过多少历史胶片的底色,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不朽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灿烂在如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的伟大精神正茁壮成长在民族的沃土里!
英雄肝胆夷艰险,革命精神旷代功,将帅们的丰功伟绩激荡在民族魂魄里与江河同在。翻开我军的光辉史册,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光耀千秋的将军们灿若星河,挥手间,千军万马势如洪,横扫千军如卷席。抗日名将左权在太行山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朱德闻之潸然,诗悼战友:“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诗惊天地,情泣鬼神,志励将士。陈毅负伤被困时留下“绝笔”:“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正气凛然,壮怀激烈,视死如归。据统计,十大元帅中至少有6位负伤,十位大将中有7位负伤。将帅们身上的累累战创,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记录了他们成长经历之艰辛。
从八一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我军团以上指挥员负伤者不计其数,仅牺牲的就达到3000多人。牺牲人数最多的是红军时期,军以上干部就达到160多人。将军百战照汗青,将军英名传万世,历史会记住他们是谁,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中坚。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人民军队由起初的涓涓细流,汇融成今天的滔滔江河。历史长河的浓厚沉淀,人民军队凝聚成一种伟大的力量,冶炼成一种伟大的精神,承载成一种伟大的传统。
聆听英雄的铿锵足音,礼赞英雄的圣洁灵魂,弘扬英雄的伟大精神,我们作为当代军人,在与英雄的灵魂相互交流交融中,让英雄坚定的信仰,非凡的勇气,崇高的境界,大无畏的气概,如基因一般流入忠诚喷张的血脉,如猎风一样高扬神圣使命的旗帜。
伟大精神的追寻,光荣传统的弘扬,决定着一支军队是否能够面对战争,也决定一个民族是否能够走向未来。
军旗猎猎——高扬在历史天空的坚定信仰,召唤着军人为民族的命运而战斗。
军徽闪闪——镌刻在将士心中的神圣使命,引领着军人担当起肩头的重任。
军歌声声——激荡在祖国山河的无限忠诚,鼓舞着军人在新的征程上凯歌高奏。
信仰、使命、忠诚,是军人的生命本色。当鲜花盛开时,军人的信仰是拂过大地的和煦春风;当夜深人静时,军人的使命是挂在人们睡梦中的甜蜜果实;当战争来临时,军人的忠诚是写在枪林弹雨中的热血诗行。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看今朝英雄的中国军人!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