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炜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正在规划建立数千个差分站,未来有望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GPS在中国境内的提供的服务也就是3到5米。为什么GPS用得好,因为地面有很多的地面站,在地面站差分的情况下,他们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可能更好一些。现在我们北斗本身系统提供2.5米,我们现在也正在规划,要在整个中国区域有几千个北斗的差分站。当这个站建成以后,我们提供的精度可能在米级以下,甚至达到厘米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导航系统属于军民两用。如今,在民用领域,北斗在性能方面已经可以和其他导航系统比肩,但在军用领域还有所差距。对此,国智恒北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斗事业部副经理马振营分析说,导航系统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性能不只由导航系统本身决定。像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关键在于时间的精确度,希望北斗提供更好的定位精度就需要掌握更为精确的时间。
“定位的精度高与不高取决于时间,信号源和时间源是有关系的,卫星上是有个原子钟的。为什么中国的精度做的还是差一些?这是卫星定位的核心部件。”
价格也是人们关心的话题。马振营表示,单就芯片来说,目前,北斗导航芯片的价格还是高于GPS芯片。
“我们看手机上都有这个模块,像GPS可能就2美金,北斗做不了这么便宜,现在差不多达到100块人民币。为什么北斗做不了那么便宜,还是量小。”
按照计划,到2016年,中国北斗应用总量超过3000万台套,实现从百万量到千万量的突破。而其中至少有2000万台套是在智能终端上实现。对此,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李冬航说,这将降低民用北斗芯片的使用成本。
“这次规划是依托国内主流的几个移动终端的制造商,在整个大众用户里推动2000万台应用量。寄希望于2000万台应用量迅速降低我们使用北斗、采用北斗元器件的价格水平。像国外的芯片厂商在全球一年是几亿甚至几十亿的用户群的量,卖得越多可以薄利多销。”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