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海”号航母
作战起因
非洲大陆北部的利比亚毗邻地中海,它的北方就是地中海南部最大的海湾——锡德拉湾。1981年8月,美国海军第六舰队“尼米兹”号、“福莱斯特”号2个航母战斗群,闯进被利比亚宣布为领海的锡德拉湾海域,举行一年一度的例行海上军事演习。18日,利比亚空军派出米格-23、米格-25飞机到美海上军事演习区的上空进行侦察和监视。美航母舰载机则频频升空巡逻、警戒,并拦阻和驱赶利比亚飞机。19日,美“尼米兹”号航母起飞的2架F-14A舰载机在距离利比亚海岸60海里的空域,遭到2架利比亚苏-22战斗轰炸机的空对空导弹攻击。美F-14A舰载机成功摆脱来袭导弹之后,反过来使用空对空导弹将2架利比亚苏-22战斗轰炸机击落。这次冲突之后,美国和利比亚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化。
美国认为,1985年12月27日在意大利罗马机场和奥地利维也纳发生的恐怖事件与利比亚有关,并对此做出强烈反应,从1986年1月3日开始,陆续将“美国”号、“珊瑚海”号、“萨拉托加”号3个航母战斗群调往地中海,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由,向利比亚施压。利比亚方面针锋相对,不仅重申锡德拉湾为利比亚领海,还宣布锡德拉湾北纬32度30分线为“死亡线”,对越过该线的美国舰只和飞机将予以打击。美国相应制订了袭击利比亚的“草原烈火”作战计划,打算从3月23日至4月1日,以演习为名越过利比亚划定的“死亡线”进入锡德拉湾,诱使利军先开火,然后借口自卫,转而对其进行惩罚性袭击。
3月23日11时30分起,美航母战斗群在距利比亚海岸180海里的海域以挑衅的姿态开展“和平自由航行与飞越”海空联合军事演习。E-2C预警机升空对参演兵力实施协调,进行空中预警;EA-6B电子战舰载机在空中监视利比亚雷达工作状况,收集其技术参数,准备进行电子干扰;F-14舰载战斗机和F/B-18舰载攻击机率先越过“死亡线”,在锡德拉湾上空做试探性的飞行。1艘“宙斯盾”导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号在1艘驱逐舰和1艘护卫舰的伴随下也蓄意越过“死亡线”,开进锡德拉湾东部海域。24日清晨,位于锡德拉湾东南岸锡德尔镇的利比亚岸防导弹阵地对美舰实施导弹攻击,发射2枚“萨姆”反舰导弹。美EA-6“徘徊者”舰载电子干扰飞机施放电子干扰,使导弹在偏离目标1.5公里的海面入海。随后,利比亚空军2架米格-25飞机逼近美舰,又遭美舰载机拦截而返回。傍晚,利比亚岸防导弹阵地再次对美舰、美机发射了多枚“萨姆”反舰和防空导弹,因受到电子干扰,无一命中目标。当晚,美航母凭借夜视器材的优势在夜晚发起主动攻击。21时26分,“美国”号航母的2架A-6舰载攻击机向高速接近美舰的利比亚导弹巡逻艇发射“鱼叉”空对舰导弹,并投掷“石眼”集束炸弹,将其击沉。22时06分,“美国”号航母的2架A-6舰载攻击机在EA-6B电子战舰载机的支援下,使用“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攻击了利比亚岸防导弹阵地上的雷达站,炸毁其雷达天线。23时15分,“珊瑚海”号航母的2架A-6舰载攻击机对2艘利比亚导弹艇进行攻击,将其重创。25日凌晨,美舰载机对利比亚的岸防导弹阵地和导弹艇等目标进行了反复攻击。25日上午9时,美航母特混舰队才接到后撤命令,此次作战活动时间持续了35个小时,舰载机平均每小时起飞43架次。
3月底,“萨拉托加”号航母离开地中海驶回美国,“珊瑚海”号、“美国”号航母2个战斗群转移至地中海西部海域游弋,继续保持对利比亚的威慑。
4月2日,美国1架波音727客机被炸;3天后,西柏林一家有许多美国人聚集的舞厅被炸。美国认为这两起爆炸事件均为利比亚所策划。6日下午,里根总统在白宫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决定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8日晚,里根再次召集会议,提出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原则:一是袭击与公布活动有关的目标;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军伤亡;三是尽量避免毁伤目标周围平民的房屋和人员。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高级军事顾问根据这些原则选定了袭击目标,并制订了由海空军兵力联合实施空中打击的作战计划。于是,一场针对利比亚的更大规模的军事打击——“黄金峡谷”作战拉开序幕。
作战行动
4月14日,以“珊瑚海”号、“美国”号航母为核心的特混编队位于地中海中部距利比亚海岸500公里的海域,进入最高级别的战斗准备部署。 “企业”号航母战斗群从印度洋火速驶向阿拉伯海,做好随时向地中海方向靠拢增援的准备。
14日深夜,E-2C预警机提前起飞进行战场电子侦察,截获利比亚军事通信设备、防空阵地上警戒雷达发出的电磁信号,查清工作频率等特性和参数。
15日凌晨,执行空袭任务的舰载机从航母甲板陆续起飞,按预先制订的程序完成集结、编组。1时20分,舰载机群与从5000公里外英国基地出发的美国空军战斗轰炸机群在指定空域会合,组成联合空袭编队。
1时48分,EA-6B舰载电子干扰飞机与EF-111电子干扰飞机在距目标100~120公里的6000~8000米高空,利用功率强大的电子干扰系统,率先对的黎波里、班加西两地的通信设施和雷达进行远程电子干扰。A-7舰载攻击机、F/A-18舰载战斗机、EA-6B舰载电子干扰飞机分成两个攻击方向进入干扰带,以60米高度在敌雷达盲区超低空飞行,向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周围的雷达站发射“百舌鸟”和“哈姆”反辐射导弹50枚,直接摧毁5座雷达站,其余被迫关机、停止发波,从而切断了利比亚国土防空系统的预警信息源,导致整个国土防空系统彻底陷入瘫痪。
1时54分,A-6舰载攻击机在班加西方向,分为2组行动:8架攻击贝尼纳空军基地,7架攻击“民众国”兵营。FB-111战斗轰炸机在的黎波里方向,分为3组行动:8架攻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住所和阿齐亚耶兵营;5架攻击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军用区;3架攻击西迪比拉尔港兵营“突击队训练中心”。2时11分,历时17分钟的主要突击结束。除1架FB-111战斗轰炸机被地面炮火击落之外,其余空袭飞机全部安全返航。
此次短促的空袭投掷了约150吨炸弹,按预先计划命中、摧毁了各主要突击目标,造成目标区内建筑设施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14架米格-23战机和伊尔-76运输机地面上被炸毁。
简要点评
1.开创了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远程联合作战的范例。历史上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远程联合作战的先例较为少见,空袭利比亚为此类型的作战增添了一个成功战例。战斗航路起点相距遥远的舰载飞机和岸基飞机按照周密的协同计划表,在时间、空间、目标、任务上协调一致地联合行动,产生了整体上“1+1>2”的作战效能。
2.航母的前沿威慑作用与实战攻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美国航母编队一直实现前沿部署,在锡德拉湾海域来回进出、显示炫耀,借此保持着对利比亚的高压军事威慑,并寻机采取强度、规模升级的军事打击。航母作为国家政治和军事的有力工具,可以根据国家的政治和军事需要,按照不同方式、不同强度、不同规模加以灵活运用。
3.军事技术进步为航母和舰载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海战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制导技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军事应用的持续深化,航母和舰载机参加的联合作战比以往有更大、更高的技术含量,由多军种、多机种组成的空中攻击兵力在整个作战过程中达成了密切的协同配合,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激光制导炸弹等大量性能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在实战中得到运用,使得整个作战过程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以及最终的攻击效果都达到了极为精密准确的程度,航母的作战能力又跃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4.制电磁权与制空权、制海权相融合,共同决定战场主动权。在美军空袭利比亚过程中,制电磁权、制空权、制海权三者融为一体,完全由美军掌握,形成了对抗双方主动权的不对称,确保了美军行动的自由、安全,剥夺了利军行动的自由、安全。美军利用高技术的绝对优势,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夺取战场制电磁权,为夺取和进一步巩固制空权、制海权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现代条件尤其信息化条件下的航母作战,“制电磁权”的争夺日益具有战略意义。(作者 张文旦 稿件来源:《当代海军》杂志)
版权声明:《当代海军》杂志社授权人民网军事频道独家稿件,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