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空200米时,地面观察中心的对空广播逐一提醒伞兵的飞行姿态。此时,最容易出现伞绳绕伞顶、两伞相撞等危及伞兵生命的特情。
每年都会遇到各种特情。就在前天,这个旅一名新兵因跳伞动作不规范,导致伞绳绕伞顶。当时,降落伞已快速下坠。幸得跳伞前,旅专门给官兵们讲解了特情处置办法,这名新兵一把割断了绕在伞顶上的两根伞绳,方得脱险。
“快要降落时,我们要紧盯每个新兵的跳伞姿势。”在地面指挥跳伞的新疆某特种旅旅长尤秀红说,“着陆姿势稍有不对,出现侧风、开腿、手着地着陆,都会导致伞兵受伤。”
距地面150米时,伞兵们在空中轻轻地活动脚踝,初判风速、风向后,估算好大腿伸屈的角度。一般情况下,风速越大,腿膝屈伸的角度应越大。
调整操作棒,并好膝踝腿,两脚平着地……离机150秒后,70余平方米大的降落伞铺地,包括徐维在内的12名新兵经过一段小跑后,安然着陆。
为了帮助新兵克服畏惧心理,旅里严格按照离机程序、着陆程序,组织所有新兵在跳伞场的两个高大水泥台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抗击力、冲击力训练,模拟着陆前的关键一刻。同时,制作了伞降综合训练架,将其安装在游泳馆内,让所有跳伞官兵在10米高台上体验从离机到着陆的全过程。虽然仅有20秒时间,但那种失重的感觉,与真实跳伞并无差异。
此外,旅里还要求所有跳伞官兵必须自行叠伞。“叠伞,就是叠生命,对自我生命的高度负责。”尤秀红认为,叠伞是在点滴细节中锻炼官兵强大心理的最好形式。
当双脚再次踏上熟悉的大地时,新兵们个个满脸欢喜,大家相互交流,倾谈着各自的跳伞体会,已不再看到跳伞前那种紧张肃然的表情。
在直升机即将凌空时,徐维伸出V字型手指,让战友帮他留下军旅人生中最得意的一张照片:蓝天勇士背着降落伞凯旋。
这张照片其实宣告并见证了徐维等一大批90后新兵,在西北军营那个号称“天狼”部队的茁壮成长历程:参训新兵100%通过了800米直升机伞降。(贾启龙)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