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走了 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
1989年8月,赵庆珍经高考招飞入伍,成为空军飞行学员。来自四川邛崃的余江同年入伍,在全班中年龄最小,年仅17岁。两位怀揣蓝天梦的学子,在飞行预校和飞行学院学习训练期间,不仅是同队同班,而且还是上下铺。赵庆珍13岁那年失去了母亲,余江10岁那年没了父亲,相似的成长轨迹让两人非常投缘,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在4年的共同学习生活中,两人亲如一家兄弟,互相鼓励支持,一起经历严格正规的训练,一起体会翱翔蓝天的欢畅,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年长的赵庆珍总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默默担当起兄长责任。
军人的职业,就意味着牺牲奉献。想着今后搏击蓝天的壮志,两个热爱飞行事业的年轻人相互立誓勉励:“我们一定在飞行上干出一番事业。如有人在战场上牺牲了,或出现其他意外,相互要为对方尽孝。”
天有不测风云。1993年8月23日,在毕业前的一次夜航飞行训练中,余江与带教教员飞机失事,不幸壮烈牺牲。
独生儿子余江的突然离去,对已经寡居的母亲程秀莲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当场昏厥了过去。40岁时失去丈夫、50岁时独子突然离去,使程秀莲濒临崩溃,哭得死去活来,连续好几天粒米未进,体重降至36公斤。
飞行学院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从院领导到每一名飞行学员都亲切慰问程秀莲。追悼会结束后,全队79名学员围到程秀莲身边,含泪说道:“程妈妈您放心,余江走了,我们79个战友都是您的儿子。”
战友魂归长空,留下母亲孤苦一人。赵庆珍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想起当初与余江的约定,他暗暗发誓:“余江好兄弟,我定信守承诺,替你尽孝,把咱妈下半辈子照顾好!”赵庆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家的父亲。“你母亲过世早,我有你两个哥哥和嫂子照顾,你就放心吧,我们支持你!”他的决定得到了家人一致赞同和理解。
赵庆珍连续5天到招待所看望和陪伴程妈妈,想方设法安慰老人。他握住程妈妈的手说:“弟弟走了,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程妈妈震惊之余,婉拒了。但没想到,赵庆珍三番五次地提出请求,深受感动的程秀莲终于答应收赵庆珍为“干儿子”,同意他喊“干妈”。赵庆珍却“咚”的一声双膝跪下:“我不叫您干妈,今天开始您就是我妈妈,我就是您的儿子。”一颗虔诚的心瞬间凝固了时间,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母子相拥而认,母子相呼而称。
没有赵庆珍 我活不到今天
母亲和儿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彼此的心却连得很紧。程秀莲回到四川后,赵庆珍坚持每半个月写一封信嘘寒问暖,天冷了就提醒她多添衣服,外出时要注意路上的车辆,尽量靠边走,即便是因身体原因停飞、情绪低落期间,仍然坚持不辍。5年间,他共写了100多封家信。赵庆珍每次给程秀莲写信时,开头都是“妈妈”,结尾落款都是“江儿”。而程秀莲在家里喊赵庆珍时也是“江儿”。1998年,程秀莲家里安装了电话后,他隔三差五就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问候妈妈,聆听妈妈的嘱托,以此慢慢安抚烈士母亲心中的创伤。
谈到写信,如今,在成空航空兵某团团长李成民的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一封赵庆珍毕业后写给他的信。信中,赵庆珍对战友李成民表达了他想调到四川的想法,这样可以离程妈妈更近,也能更好的照顾她。
1994年,航校分配到部队后第一个春节休假,赵庆珍首先想到的是去看望妈妈,当时由于春节期间火车票紧张,他就找人买高价票,先从武汉坐了25个多小时的火车赶到成都,再换乘3个多小时的汽车直奔邛崃牟礼镇风林村。原本在学校教书的程秀莲,因为儿子的牺牲,身体每况愈下,办理离休,借宿在亲戚家。赵庆珍在寒风中奔走打听了大半天,才在余江的二姨家找到了程妈妈。
刚一见面,程妈妈很吃惊,没想到赵庆珍会这时跑来。细心的赵庆珍发现,才分别3个多月,程妈妈苍老了许多,头上增添了许多白发,眼角布满道道皱纹。为帮助妈妈抚平心头伤痛,赵庆珍给妈妈办年货,陪妈妈守岁,跟着妈妈走亲戚,以往余江喊啥,他就喊啥,大家都把他当成了亲人。他还特意陪着妈妈到烈士陵园为好兄弟、好战友余江扫墓,聆听着妈妈在墓碑前对儿子的诉说和呼唤,轻轻为她擦去泪水。
“认这个妈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觉得应该兑现诺言,替战友尽到责任和义务,让烈士母亲过好下半辈子。”赵庆珍坚持把每一年的休假放到邛崃乡下,陪伴和安慰烈士母亲,耐心细致抚平悲伤,尽到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孝道。
1997年大年初二,休假归来的赵庆珍与妈妈商量好早上7点出发到牟礼乡上坟祭祖。早上起床后,赵庆珍见习惯早起的妈妈还没有起床,就敲门叫她,连敲了几次都没反应。细心的赵庆珍心里“咯噔”一下,来不及多想,他用力把房门撞开,发现室内冬天取暖用的蜂窝煤炉已经没有热度,妈妈已煤气中毒失去意识。
赵庆珍连忙背上昏迷的老人就往医院跑,直到下午4点妈妈才苏醒过来,看到守候在病床旁的儿子,老人百感交集,泪流满面,是儿子的孝心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对程秀莲来说,赵庆珍给了她两次生命。“江娃离去后,是赵庆珍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煤气中毒,又是他救了我的命。没有赵庆珍,我就活不到今天,他虽不是亲生儿却胜似亲生子。”
程秀莲发自内心地接纳赵庆珍为儿子,并按照风俗为他起了个新名字叫“义江”。程秀莲解释说,一为他是余江的义兄、自己的义子;二为他替余江承担尽孝的义务;三为他认亲的义举。
记者了解到,21年间,赵庆珍每次回老家江苏探亲,都是看望父兄平安就尽快赶到邛崃。2002年,赵庆珍带着一家四口去了江苏,老父亲握着程秀莲的手说:“我这边有他大哥、二哥照顾,我这个幺儿就是你的儿。”
许多年后,有人问赵庆珍:兑现承诺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经济上支持,比如定期探望,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坚决上门去一辈子给人家当儿子?赵庆珍却说:“经历了真正的战友之情,真正的生死之诺,你就会明白,这样做是应该的、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