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北空某场站警卫连学习室里,指导员原鸿武正在给官兵上安全教育课。台上台下交流得正欢,只见场站政委郑海明轻轻推开房门,径直坐在了最后一排……对于这一幕,在该场站施行“推门听课”制度之后,官兵们已习以为常。
据介绍,以前场站领导检查授课情况,多采用定时、定人、定点的方式,授课人有充分准备时间,授课质量也相对较高。然而基层战士却反映,平时授课,“台上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台下鸦雀无声、昏昏欲睡”的现象并不鲜见。
怎样才能提高教员授课质量和战士参与热情,真正搅活“沉默的课堂”?
场站党委把运用倒逼机制作为第一招棋。他们规定,场站常委按照每月不少于两次的频度,不打招呼、不定人员、不带随从,随机进课堂检查教育落实效果。每次听完课后,还要当场指出问题,传授授课方法,然后写出评语,作为评定单位政治工作和讲评干部的依据之一。
标本兼治方能药到病除。在施行“推门听课”的基础上,场站领导带着基层政治干部集思广益,查找出教育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施教者烹制的菜肴营养不够丰富,色香味离官兵需求也有一定差距。于是,场站党委一方面要求各级落实好思想调查分析制度,区分教育层次,让官兵点菜,机关配菜,基层政治干部精心烹饪,做出符合官兵胃口的美味佳肴。
与此同时,他们不断改进授课方式方法,推行“开放式教育”,开办“士兵大讲堂”,推广“情境教学法”,着力提高课堂讨论质量,利用局域网组织优秀教案展评,想方设法为官兵提供相互学习、畅谈交流的平台,把分享一家之言变成博采众家之长。
战士们告诉笔者,实施大半年的“推门听课”制度,鞭策和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如今,基层教育课堂变化明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氛围热烈,往往想打个盹都害怕错过精彩环节”。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