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大批荣获全军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这里,有“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巾帼科技群英”等一批享誉军内外的先进典型。初秋时节,记者慕名探访南京军区某部,感受到他们用光荣传统激发出的强军能量。
知史明理,鲜活教材唤起历史记忆
优良传统如果丢了,就像水土流失一样难以找回。
5年前,一份调查问卷引起南京军区某部党委“一班人”的深思:五分之一的官兵不了解部队发展历程,30%的青年官兵对学习光荣传统兴趣不大……
“忘却传统就会丢失灵魂,一支没有精神传承的部队不可能打胜仗!”常委会上,该部政委平兴中的话犹如一记重锤,敲击在每名常委心上。随后,该部组织人员翻遍了1000多份历史档案,系统梳理了部队发展沿革和精神脉络;寻访了不同历史时期的10位老首长,邀请60多名老同志撰写回忆录。在此基础上,他们建起了史料陈列馆,拍摄了历史纪录片,把反映部队光辉历程的老电影汇编成集,为光荣传统教育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材。
结合今年的主题教育活动,该部开展光荣传统知识竞赛,工作不满3年的干部尹郑晨“一站到底”获得冠军。“刚来部队时,一部历史片让我深受震撼。从过去对光荣传统知之不深,到现在熟稔于心,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奖牌,更是作为英雄传人的荣耀。”领奖时,尹郑晨一脸自豪。
行远寻根,穿越时空追溯精神传承
皖南山间,酷暑时节。烈日下的田埂路上,一支身着军装、擎着火红旗帜的队伍格外醒目。该部又一批新调入的官兵前往部队发源地旧址,踏上寻根之旅。
“尽管在课堂上多次听过先辈们的创业史、战斗史,但身临其境的教育更加直观、更加震撼心灵。”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干部对记者说。
在老屋故宅,官兵们“穿越”到先辈创业的艰难时期;在墙头瓦上,摩挲枪眼弹坑,感受烽火硝烟;在会堂旧址,聆听老同志还原当年的政治教育;在烈士墓前,献上花圈缅怀英烈忠魂……至今,该部已开展5次“寻根之旅”,200多人次接受了现地教育。厚重的光荣传统从书本上的抽象认知,变成了官兵的情感认同。
行远寻根,红色基因渐渐融入官兵血脉。2010年底,高级工程师朱云峰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在硝烟弥漫的异国战场,他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站在典型事迹报告台上,朱云峰对先辈的牺牲奉献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外化于行,传承梦想续写强军新篇
这支部队有着不同于其他部队的鲜明特点:他们的阵地不在训练场的风雨中,而在机台与电脑前日夜值守中;他们没有枪弹炮火的对抗,而在科研战场进行着智力比拼。
“你看,全世界每天有近百项新技术投入应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新军事变革的进程。”工程师陈俊林感慨地告诉记者,“要想克敌制胜,唯有矢志军事创新,跟上时代浪潮。”
这几年,陈俊林的脚步一直很急。2009年,他的一项成果填补全军空白;2010年,他又连续攻克3大难题……近年来,陈俊林的研究跨越9个领域、胜任6种岗位,心存忧患让他如同紧绷的弦。
既要追随前辈的脚步,更要领跑时代的前沿。在这个部队,“本领恐慌”已经成为官兵的思想常态,他们的实验室始终直通战场,他们的科研成果不断为战斗力生成加速。
女干部鲁珺是一名年轻专家,多篇论文在军地著名期刊发表。某地方公司的老总慕名而来,出高价邀请她转业到地方发展,却被鲁珺婉言拒绝。近年来,该部先后有22人入选军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有6大类成果填补全军空白,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篆刻)
周建远作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