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冰桶挑战”慈善活动搞得非常热闹。活动要素有二:第一,自己把一桶冰水从头浇下,点名他人进行同样的挑战,对方如果不接受,就要给“渐冻人病”公益协会捐款;第二,浇水和提出挑战的视频都传到网上,扩大传播范围。
从活动本身来说,值得点赞。但有些地方把“冰桶挑战”搞成“冰桶秀”,搞成一场明星的盛宴,一个狂欢的派对。这样的“冰桶秀”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冰桶秀”之所以带来负面效应,一是忽视了活动本身,让形式主导了内容;二是忽视了帮助对象,不考虑患者的感受。
由此,联想到我们部队,类似把工作搞成“冰桶秀”的现象也不鲜见。有的把帮助困难战士的捐助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看似做了好事,实则暴露了战士的隐私;有的为了体现信息化建设成果,机关下发通知一律采用电子文档,却要求营连打印后再处理上报,结果营连成了“小机关”;有的为了体现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安全责任书”搞得大而精美,而真正出了事鲜有人对照责任书执行;有的为了加强管理,不是去研究问题,而是去制定“土政策”,看似管住了外出率,却激化了内部矛盾。诸如此类,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忽视了效益。
现在,我们总是强调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而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关注用户需求,关注人本身。部队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每项工作都应着眼于官兵的利益诉求、价值追求、使命要求、打赢需求。如果只想着出名挂号,想着“政绩工程”,那就是舍本逐末,不是把部队秩序搞乱,就是把人心搞散。各级领导和机关只有多尊重规律、尊重官兵,多做事、少做秀,才能真正让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