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川藏线上父子兵

■本报记者 杨 彪 张 放

2014年10月17日04:17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川藏线上父子兵

  16日一大早,川藏兵站部进藏运输车队从雅江兵站出发,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车队出发前,利用车辆预热的短暂时间,兵站军医马敏挎着医疗箱快速穿梭于车辆之间,询问官兵身体状况。

  “马军医非常细心,每次都要为我们巡诊,跟汽车兵们都很熟,大家给他起了一个外号‘马神医’。”运输车队某连指导员王浩告诉记者。

  27年前,马敏的父亲马柯长牺牲在川藏线上,临终前,他给妻儿留下一句话:“等两个孩子长大后,还让他们上川藏线。”马敏2000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父亲曾经任职的雅江兵站成为一名军医。14年过去,马敏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川藏线,实现了父亲的临终遗言。 川藏兵站部宣保科科长余均对记者说:“像马柯长、马敏这样的‘父子兵’在川藏线上还有100多对,代代传承着‘两路精神’。”

  在此次车队担任通信指挥的兵站部军务参谋何跃斌,也是受父亲何明寿影响来到川藏线的。何明寿曾是兵站部的高级工程师,在川藏线上跑了32年,1997年退休后觉得离开川藏线心里空落落的,再次返聘回到部队,回到了川藏线。说是返聘,其实一个月只有象征性的一些报酬,远没有地方汽车修理公司给他开出的月薪优厚。

  何明寿谢绝上门聘请他的地方公司经理时说:“我在川藏线干了一辈子,不会离开那里,不仅我不走,我还要让我的儿子去。”1998年,刚到入伍年龄的何跃斌就被父亲“赶”上了川藏线。16年过去,如今何跃斌也成为了一名“老川藏线”。

  车队路过海通沟,何跃斌拿出父亲留下的“川藏线安全行车图”,通过电台提醒车队驾驶员:“海通沟是砂石结构,土质松软,容易塌方,车辆加大间距,快速通过。”对于这张安全行车图,何跃斌万分珍惜,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保管,每次上线都随身携带。他说,这张图不仅汇集了父亲几十年川藏线的宝贵经验,更是饱含着对自己的鼓励和期许。

  (本报巴塘10月16日电)

  上图:实施第六趟进藏实战运输任务的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车队在九曲十八弯的折多山盘山公路上行驶。新华社发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