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这里曾是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首府所在地。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老区、山区、贫困地区”成为阜平乃至华北革命老区的代名词。“老区不变,寝食难安!”去年以来,北京军区各部队戮力同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扶贫帮困攻坚战。
自家地里种菜,还能领工资
徐德春是阜平城南庄镇马兰村的村民。去年8月,陆军第38集团军扶贫工作队帮村里建起大棚蔬菜基地,组建惠康农业合作社,并与部队建立集蔬菜种植、运输、销售于一体的配送供应关系。
“真没想到,在自家地里种菜,我还能领到合作社发给的工资!”徐德春告诉记者,上半年蔬菜种植刚结束,他就拿到在蔬菜基地劳动所得的3600元工资。
原来,徐德春把2亩农田加入合作社,每亩地能拿到800元租金,在自己家地里种菜每天还能领到60元工资,加上年底分红,年收入增加7000元以上。
这个集团军秘书处处长高翔说,在对口帮扶的阜平县城南庄镇、大台乡、台裕乡,他们援建了3个农业合作社,各合作社先后为部队配送蔬菜3万余公斤、猪肉约2.7万公斤,帮助村民以农副产品为突破口走上市场化道路,最终实现滚动发展、自我发展。
统计显示,北京军区有605个团以上单位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实施产业帮扶项目338个,为贫困乡村钻打灌溉机井93眼,修筑乡村公路403公里。
学校新食堂通了暖气
今年秋季开学第一天,阜平县富民小学四年级学生李素丽穿上了新校服。在富民小学,部队为学校修筑院墙、新建厕所、铺设地面、硬化道路,更换了所有桌椅板凳,还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做两套校服。
不远处的槐树庄小学,一座由北京军区司令部援建的三层楼的食堂正在加紧建设。“新的学校食堂应该很大、很干净、很暖和!”三年级学生刘心怡对新校舍充满了憧憬。学校原来的食堂没暖气,地方也小,下雨下雪的时候,同学们只好把饭菜端到教室里吃。食堂的地面也比较滑,同学们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
北京军区在这一轮扶贫攻坚战中,坚持抓好助学兴教,着力提升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推动实现“造血”扶贫和自我发展的长远目标。
8月30日,在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一墙之隔的地方,北京军区援建的城南庄“八一爱民小学”正式破土动工。这座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设施先进、功能齐备的3层综合楼,将彻底解决周边350多名学生上学难题。
北京军区政治部群工处处长羊海江介绍,仅2014年上半年,全区就有4200多名团以上干部参加“1+1”结对助学活动。
“白求恩大夫”又回来了
今年5月,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组织“牵手左权——太行老区健康行”活动,派出120人的野战医疗队,把“帐篷门诊”开设在太行山区。252医院抽组14名资深专家组成医疗队,在河北阜平开展巡诊义诊、问医送药。
“听说白求恩大夫回来了!”左权县羊角乡50多岁的田大娘激动地说,“乡里喇叭头几天就广播了,说是有军队专家来巡诊,我赶紧过来看看!”羊角乡曾是当年白求恩医院二所旧址所在地。在乡卫生院,许多群众早早地等在这里。89岁的刘奶奶行动不便,医疗队抽调3人来到刘奶奶家,为老人检查身体送上药品。老人激动地说:“共产党好,白求恩好!”
军队医护人员以坐诊问诊、查房带教、手术示范和授课讲座的形式,对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进行技术帮带。仅今年上半年,就培训7634人次。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