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脚印踩进泥土 真情写进人心

■易恢荣  李奇松 许开伟

2014年10月18日03:02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脚印踩进泥土 真情写进人心

  编者的话

  从今年开始,国家将每年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习主席高瞻远瞩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贫困宣战,全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和支援扶贫开发,曾经创造了辉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为展示军队扶贫开发的新成果、新风貌、新经验,今天特推出专版,本版还将陆续刊发相关报道。

  贵州,作为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省份,中央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里有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3个,覆盖65个县。

  在当年红军征战过的革命老区,贵州省军区围绕精准扶贫、医疗扶持、打井引水和植树造林等展开攻坚,助推同步小康。红土地上暖流涌动,省军区官兵真的做到了脚印留在泥土里,真情留在人心中。

  家门口打工赚钱,全省唯一没开设集市的乡有了农贸市场

  精准扶贫改变旧模样

  基地建在村里,出了田埂便是产业工人。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楼纳村村民贺克翠没想到,多年来的愿望成了真:在家门口打工能赚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以前,楼纳村大量劳力外出务工,优质土地闲置荒芜。去年,兴义军分区驻村帮扶,充分利用土地流转优惠政策,帮建起阳光生态观光园、百草园等一批高效农业产业项目。

  “我把6亩地流转给公司,每年收入上万元,在基地打工每月还有2000多元工资。”如愿以偿的贺克翠脸上写满了幸福。

  省军区各级派出200多名现役干部驻村,对136个扶贫联系点进行精准扶贫开发。普安县盘水镇大湾村2000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黎平县罗里乡白茶生产,长顺县敦操乡打召村林下养鸡等一批精准扶贫项目开花结果。

  两年前,苗族美神仰阿莎的故里剑河县观么乡,还是全省唯一没有开设集市的乡镇。省军区党委机关10名党建扶贫队员驻村,启动了交通、水利、教育和卫生等10多个建设项目。

  如今,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乡实现整体脱贫。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规范整洁的乡农贸市场开张,一派繁荣景象。省军区政委谢武忠专程到这里调研,看到产业扶贫、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等六个“到村到户”的喜人成果,不由得感慨:“精准帮扶是减贫摘帽、共同过上小康生活的好路子!”

  不出远门就能享受专家号,560余基层医疗骨干受培训

  医疗扶贫惠及千万家

  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患心脏病的布依族老人黄德美,在村卫生室把援助的动态心电监护仪背在身上,远在300多公里外的解放军第44医院专家通过会诊系统,找到了困扰他20多年的病根,还开出了治疗方案。

  “没想到解放军医院这么牛!”不出远门就享受到专家号的医疗服务,在当地群众中传为佳话。

  幸运的不止黄德美一人。安龙县普坪镇总科村村民余前录多年受消化道出血困扰,到许多医院治疗后都有所好转,奇怪的是每次都出现反复。心灰意冷的他,按当地习俗悄悄准备后事。

  今年3月,医生李安友参加完省军区组织的医疗培训返乡,运用学到的医患沟通技巧,查出老余长期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是导致病情反复的诱因。随后,他采取针对性治疗,成功治愈余前录的消化道出血,还有效控制了源发性痛风。

  省军区依托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昆明总医院和驻黔第44医院,用3年半时间为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个民族自治州分期培训560余名基层医疗骨干。李安友就是其中之一。

  老乡奔小康,前提是健康。贵州省现有1436个乡镇卫生院,在省军区开展的医疗扶持援建新农村中普遍受益,让偏远山区数百万群众尝到了甜头。

  靠天吃水的村有了甜水井,194户山民完成生态移民

  生态扶贫增添新魅力

  8月29日,六盘水市汪家寨镇左家营村鞭炮齐鸣,经过水城军分区19人组成的民兵抗旱打井队连续半个月奋战,甘洌清泉从250米的深井奔涌而出,全村6800余名群众靠天吃水的历史结束了。

  贵州全省喀斯特地貌占73.6%,石漠化严重县多达48个,很多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熔岩地质留不住水的工程性缺水,成了阻碍贵州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

  “治穷先治山,治山重生态。”今年以来,打水井成为贵州省军区一个新举动,以团级单位编组成立“民兵抗旱打井队”“预备役找水勘测队”,积极为当地群众打井取水。

  石漠化就像“地球癌症”一样。几年前,关岭县人武部组建1500人的民兵团治理石漠化,创造了名声远播的“关岭模式”。新形势下,省军区党委提出以植树造林为平台投身驻地生态文明建设,组建起4个林业生态建设民兵师、71个民兵团。

  沿河县泉堡村194户近千人长年生活在深山,砍伐无度,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前年初,县人武部负责实施泉堡村生态移民工程,人武部干部职工、100多名民兵应急队员扎根大山,做思想发动、示范带动、搞配套建设、发展产业致富……两年多跋山涉水,完成了泉堡村生态移民大迁徙,70多户人家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省军区司令员王盛槐介绍,从2011年到2013年,贵州全省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23万亩,新增石漠化治理面积45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8%,200多支民兵预备役队伍功不可没。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