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岛10月21日电(记者张旭东)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中国最先进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21日圆满完成西太平洋科学考察航次返回青岛母港。在这个科考航次中,中国首次在大洋成功大规模布放深海潜标阵列。
据介绍,“科学”号8月1日从青岛起航,赴西热带太平洋海域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主流系与西太平洋暖池变异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项目和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西太平洋西部水体综合调查”项目海上综合调查任务,历时82天,总航程10800海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介绍,“科学”号这次在太平洋西边界流关键海域成功布放了17套、回收了3套深海潜标,包括6100米潜标一套,收放潜标总长度达10万多米。这是中国首次在大洋如此大规模布放深海潜标阵列,在国际上也属少见。
“通过潜标阵列的布放回收,将获得太平洋西边界流海域有关海洋环流结构的长时序连续观测数据,为探索、揭示西太平洋主流系三维结构、季节内-年际变异过程和机理和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对暖池变异进而对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影响等重要科学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发起的NPOCE(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国际合作计划提供重要科研数据。”胡敦欣说。
这个航次中,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相关科研机构的36名科研人员参加了科学考察。航次共完成6条断面、85个大面综合站位和60次湍流观测等海洋综合调查任务。
据了解,“科学”号在青岛进行短暂休整后,将于11月中旬继续前往西太平洋执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项目,对雅浦海域的海山区进行海山地质构造、深海环境与生态系统综合科学考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