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回家”的路有多难?

■姜 宁 本报记者  邹维荣 特约记者 宗兆盾

2014年10月25日03:24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回家”的路有多难?

  10月24日凌晨2时,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从这一刻起,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为期8天的任务飞行控制工作。

  据悉,此次飞行器不会走“嫦娥五号”要走的全程,而是重点考察从距地约38万公里的月球返回地球——“回家的路”。

  “这是我们第一次试验从月球返回地球。飞行器从月球回地球的时候会越飞越快,回到大气层的时候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这要比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速度快很多。”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郝希凡介绍说,目前,我们从单纯的地面实验积累的对地球大气特性的认识还不充分、模型不完全,返回器高速返回条件下的气动、热防护等掌握不完全。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必须“把实验室从地面搬到天上”。

  探月“回家”的路,是一条从没走过的路,路况陌生、复杂、多变,稍有不慎就可能出“事故”。

  “根据任务特点,我们专门设计了‘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这种特殊的返回轨迹。打个比方,有点像我们用石头在河里打水漂。飞行器返回,第一次进入大气层时,先跃起,然后经过一段时间飞行,再第二次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这个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降能减速,确保飞行器返回顺利。” 郝希凡说。

  郝希凡进一步分析:“啥叫半弹道?没有浮力抛物线落下,就叫弹道;半途打了个水漂弹出去了,就是半弹道。再入,就是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经跳跃式弹起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郝希凡表示,本次任务技术新、难度大、风险高,需要攻克气动力、气动热、防热、半弹道式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他举例说:“我们首次突破一些在高速再入情况下的防热技术。我们的返回器和原来的神舟飞船(返回舱)相比体积要小。此外,具备了在大范围的小目标搜索能力。”

  “对飞控而言,此次任务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确保飞行器安全再入返回,得到完整的实验数据;最大的挑战就是完成对飞行器的精确控制;最核心的难题是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轨道控制与应急处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表示。

  陈宏敏说,与嫦娥三号任务相比,此次任务有“五大变化和五大难点”。五大变化:半弹道跳跃方式两次再入大气层;全过程轨控瞄准返回再入点;双目标协同控制;全时段姿态控制;服务舱快速规避机动。五大难点:再入返回控制精度要求高;轨道姿态控制频繁;再入过程测控覆盖有限;规避机动时效性强;故障应急处置能力要求高。

  陈宏敏介绍,为圆满完成任务,北京飞控中心成功突破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完成76套各类方案、预案。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