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战士园丁与留守儿童

■边富斌 陈 鑫

2014年11月04日06:16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战士园丁与留守儿童

  苍茫的群山捧出一轮喷薄的旭日,给狮子山洒下一抹金色的新晖。八一建军节前夕,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200多名中小学生登顶狮子山,与驻守在这里的三连官兵共同开展“青春成人礼、边疆爱国行”活动。飞扬的星星火炬队旗下,学生们高兴地围在官兵身边,每个学生的脸上都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200多名学生是来自连队驻地附近学校留守儿童的代表。狮子山下驻守着的是云南省文山军分区边防某团三连“南疆红领巾辅导站”,30余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把爱献给边疆一线的留守儿童,让笑容在这些缺少亲情的孩子们脸上绽放。

  1 炮火硝烟中诞生的“南疆红领巾辅导站”在戍边育人的路上至今已经走了30年。30余载戍边育人,通过书信往来,帮助祖国各地的上万名学生茁壮成长。在与远离驻地的学生沟通心灵的同时,辅导站与驻地很多学校建立共建关系,田蓬中心小学1987年就和辅导站共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边疆地区的很多青壮年选择到大城市务工。留在家里的一些孩子出现性格孤僻、厌学自卑的负面性格,有的甚至成为问题学生。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情,也进入了“南疆红领巾辅导站”的辅导议程。通过走访了解,辅导站得知驻地留守儿童比例已经超过60%,仅田蓬中心小学90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占了近85%。辅导站专门开展“九个一”活动,与学校共同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路子。

  在走访中得知,因为父母不在,老人年纪已大,做饭、洗衣、照顾弟妹……很多沉重的家务就落在了孩子的身上。稚嫩的肩膀本不该承受过重的担子。辅导站专门制作“爱心联系卡”发放到留守儿童手中,告诉他们只要家庭有困难随时打“亲情热线”,官兵会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

  位于边境线上的茅草坪小学三年级学生罗金发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已经4年没回家。这天家里突然停电,卧病在床的爷爷还等着他做晚饭。此时他想起了前两天解放军叔叔给他的联系卡,随即拨通了辅导站的联系电话。接到电话,连长陈庆龙带着连队“三小工”(小电工、小水工、小泥瓦工)20分钟后赶到了小罗家里,为家里检修好线路。了解到小罗家里经常停水,官兵们又对水管进行了排查。

  连队还积极开展“1+1”捐资助学活动,为生活贫困的学生及时送去关爱。庙坝小学一年级学生毛昌启,父母身患疾病,生活非常窘迫。连队与他家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进行走访慰问,为小昌启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费用。据统计,近5年来,辅导站累计为贫困学生捐款3万余元。

  “父母在家的孩子,看着很有灵光,而不在家的,看着目光呆滞,上课的时候经常发呆。”田蓬中心小学老师何艳平深有感触,留守儿童的内心对爱无比渴望。

  亲情不可以替代,但是可以弥补。辅导站利用每年暑假时间组织10名留守儿童到连队和官兵一起生活,开展“大手牵小手”“小主人边关行”活动。和解放军叔叔一起学习、娱乐,近距离感受部队的氛围,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挂满了笑容。

  关爱之举帮助了孩子,对官兵也是无声的教育。连队辅导员李朝坤,从小家境优越,花钱大手大脚。他被聘为和平小学校外辅导员后,看到边境村寨中一些孩子因为付不起国家补贴之外的生活费而上不了学,深受触动,从此变得节俭了,训练上也更加刻苦,还入选了团里组织的侦察兵集训队。

  13岁的留守儿童陈芳芳向站长陈功倾诉心声,一年里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半个月,父母留给她的印象遥远而又模糊。辅导站专门提出为留守儿童搭建“亲情小屋”,得到了团里的批准,还专门拿出10余万元经费,为田蓬地区全部27所中小学赠送了电脑,专门让孩子们与父母视频对话。

  隆梅是第一个通过“亲情小屋”与父母交流的孩子。从辅导点配发的电脑上看见了自己两年没见过面的父亲,小隆梅一声“爸爸,我好想你”,让父女俩瞬间哭成泪人……聊天结束后,小隆梅的父亲给辅导站打来电话:“谢谢亲人解放军,我们全村外出打工的人都感谢你们!”

  2 远离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的补偿更多是物质上的。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厌学、逃学,花钱大手大脚等等负面的影响在留守儿童身上越来越明显。辅导站官兵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校外辅导过程中与学校共同想办法。

  说大道理,孩子们不一定接受,关键是用心与孩子真诚交流。官兵们采取“一对一”辅导帮带的形式,挑选连队有类似经历的官兵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童年不幸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三连战士吴洋洋孤僻的性格,到连队后经常和战友发生冲突。连长陈庆龙了解到入伍前他学过厨师,把他分到炊事班让他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了解到吴洋洋有通过学习提高学历的想法,陈连长为他报名参加了全军自学考试,现在他正在进行大专学习。

  在田蓬中学的一次辅导过程中,吴洋洋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讲给学生们听。那天学生们被他的真挚打动了,把他当成了知心哥哥。初二学生李泽勇一度成了后进生,听过吴洋洋的讲述后,他很受触动,之后他与吴洋洋建立了很深的情谊。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到一起,相互勉励要好好学习,上次考试时李泽勇的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结对交心,帮扶成长。辅导站官兵注重对学生心灵上的引导。真情的付出,收获真情的回报。两年前,田蓬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刘琴遇到了教书以来最头疼的学生李元阳,她向连队校外辅导员马攀求助。马攀为李元阳专门定制了一个帮带计划,把他带到连队体会战士令行禁止的作风,告诉他尊重别人的美德。后来,李元阳完全变了一个人。为了表达感恩之情,他还摘了家里种的两大袋黄瓜托刘老师转交给马攀。

  3 “披着硝烟我们屹立在雄伟的狮子山,冒着炮火我们坚守在阵地的前沿,脚底下踏着庄严的国境线,身背后倚着祖国的好河山,青春热血铸忠魂,默默无语戍边关。”走进田蓬中学,一曲旋律婉转悠扬、歌词朗朗上口的歌迎风飘来。这首歌叫《红领巾映红狮子山》,是“南疆红领巾辅导站”的站歌,是由官兵根据连队戍边育人真实故事创作的歌曲。“一首歌,一段情,唱出的是孩子对部队的热爱,也增强了官兵对守好边防的信心。”辅导站名誉站长、边防某团政委代世键感慨地说。

  听着这首歌成长起来的学生们,深深地被战士们戍边不忘育人的事迹感动,很多人立志做一名军人。2008年,在辅导站官兵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富宁籍学生王猛,专门从学校赶回家乡报名应征,成为全镇第一个报名应征的在校大学生。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国防知识,辅导站区分不同年级的学生,专门编写了一套国防教育教材,并积极拓展辅导形式,与学校联合举办“小主人边关行”“大手牵小手、同心护边关”“走边关路、忆传统史、强爱国情”和“青春成人礼、边疆爱国行”等活动,组织“军营夏令营”“军营小军训”“军营故事会”,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个生动的“课堂”,传递戍边之情、爱国之情,让“南疆红领巾辅导站”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文中部分学生名字使用化名。)

  (仓小宝插图)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