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

■第二炮兵某旅发射二营教导员 乐焰辉

2014年11月06日06:43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

  曾有人在网上感叹:“已经走过了30多年和平岁月的中国军队,已经丧失了战争年代的虎狼之气,变成没有血性的小羊羔了。” 我相信,看到这样的评论,在座的都会愤愤不已。作为一名手执大国长剑默默驻守祖国东南的热血青年,我和你们一样,决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今天,我就用咱们身边的人和事,和大家聊聊“血性”这个话题。

  血性是什么?是杨业功即使身患癌症也心系祖国导弹事业的坚定执著;是孟祥斌用28岁的年轻生命奋力托举落水女青年的毫不迟疑;是沈维涛临危不乱更换传爆药柱排除险情的冷静果敢……因为血性,他们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因为血性,他们的名字被历史铭记。

  习主席强调指出,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要有血性。可以说,培养锻造军人血性是我们落实“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重要保证。

  咱们部队的三级军士长廖文龙,人送外号“金手指”,先后20次参加重大任务,9次按下点火按钮,亲手将9发导弹送上蓝天。形成对比的还有另一组数据:当兵19年,因战备任务,他5次主动推迟休假,15次休假时因紧急任务提前归队,连妻子分娩也没能陪在身边。有位将军问他,当兵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廖文龙回答:“我苦,我累,但我值!”这简简单单的7个字,就把咱们部队官兵除了打赢一无所求、为了打赢一无所惜的凛然血性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廖文龙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血性,始终保持战略导弹部队的精气神,就能不断创造新的业绩、续写新的辉煌。

  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军人就像一块生铁,要想打造成一把锋利的血性之剑,就必须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砺。

  2010年老兵退伍前,我们和兄弟单位进行了一次武装越野对抗赛。尽管那天冬雨冰冷,但是官兵们都热情高涨。那一次对抗,冲在最前面的,都是即将退伍的老兵!寒风凛冽,冰水刺骨,但他们心里想的是:再比一次,再赢一次。

  2011年驻训期间,部队组织“导弹连续测试、单元连续发射、部署连续转换”高强度实战化演练,导调组设危局、出险题,官兵们连续奋战26个小时,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凉水、困了嚼辣椒,先后完成3个波次模拟火力突击和1次部署转换,没有一人掉队……

  将“血性”二字写在纸上,只需寥寥数笔,而真正拥有这两个字却需千锤百炼。我们要把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当作锤炼血性的最佳时机,练就出咱火箭兵特有的血性品格。

  同志们,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永远是胜利的刀锋。作为“常规导弹第一旅”的一员,我们就要当个有血性的兵,只待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一声令下,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教案点评

  从廖文龙立足岗位矢志精武,到两个连队顶风冒雨捉对厮杀,这些鲜活的案例不是取材于遥不可及的书本,而是来自官兵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此教案成功之处就在于:贴近官兵、贴近实际。用真实的故事、充沛的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话语,让官兵内心深处的血性像子弹一样上膛。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