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跑好新常态下的“接力赛”

■本报记者 张天南 梁文杏

2014年11月06日06:53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跑好新常态下的“接力赛”

  经济增速放缓,新常态下调控仍需保持定力

  关键词:促就业·增速换挡

  记者: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3%,创下近年来同比新低,而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7.4%、7.5%、7.3%的“倒V型”增长亦凸显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您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

  余斌:从大的背景看,过去35年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这一数值在2012年以后下降到7%至8%之间,如果这样的趋势能够保持下去,那就说明我国经济运行将迎来新常态阶段。对于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增长,我认为这与影响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动力来源的变化有关,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和房地产业峰值临近或进入调整阶段是导致经济增速换挡的重要原因。

  但我们不能因GDP增长速度放缓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得出消极的判断。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深刻变化,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进行“换挡”,要求经济增长目标向合理区间进行“收敛”。值得大家关注的是,经济下行过程中要看到亮点频现,比如就业保持总体稳定,主要效益指标包括企业利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超过投资等等。

  牛犁: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确实面临着一些下行的压力,但是总体上我们前三季度平均保持7.4%的增长是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而且居民消费价格非常温和。同时,我们注意到,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2%,跑赢了GDP。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党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底气”和“定力”所在: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的过程中,7.5%不应被看作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关键是要看根本问题——就业水平如何。

  记者:刚才提到了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了100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那么为何会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就业还能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呢?

  牛犁:关于就业的情况可以这样看:一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去年底GDP总量是9.2万亿美元,五年前还不到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现在1个点的GDP能够带来900亿美元的增量,而五年前的增量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伴随经济总量的增加会带来就业量的增加。二是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服务业比重的上升。服务业比重的上升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今年新增就业来看,差不多有七成是来自于服务业,新注册的企业也更多是以中小服务业为主。

  张占斌:观察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运行可以看到,在温和回落的背后,经济结构正发生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占比继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国民收入分配中向居民倾斜的趋势更加明显,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最大来源。服务业产值在不断增加,反映出我国创业就业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技术革命与商业新业态结合,电子商务或网上消费,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等,都可能是今后经济发展新热点,这些都在改变和改造着中国。这无论是对促进就业,还是对改善民生而言,都是利好的消息。

  今年3月份以来,我们进行了商事制度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工商登记注册制度做出了重大调整,包括注册资本的要求、办公场地等条件明显放宽了,再加上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的减免或下放,应该说注册的企业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里面新创造的就业是非常突出的。在经济增长下滑的同时吸纳就业的能力不降反升,这一变化表明,结构调整的成效正在显现。

  弥补历史欠账,加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关键词:微刺激·深化改革

  记者: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不小,面临这种压力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未来会不会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呢?

  张占斌:我们要深入思考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是为了满足充分就业,为了老百姓收入增长,为了拥有更好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不是干涩的GDP数字。走向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这是总的经济指导政策方针,简而言之,就是稳中求进。因此,稳增长是四季度甚至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方向。稳增长不是强刺激,而是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稳增长,为此政府投资将会主要投向中西部铁路建设、水利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地下管网改造及交通建设等。稳增长的同时,那些产业企业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还有许多中国制造将被引向国际市场,加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显得越来越紧迫。

  牛犁:我认为,不会再出台大规模的强刺激措施,而是尽可能地微刺激,去弥补那些有历史欠账的领域,比如: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像高铁在中西部地区还比较缺乏;二是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消费领域,政府需要加大投入解决上学难、养老难、看病难等问题;四是通过推进节能减排营造碧水蓝天方面,政府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今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6%,这应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数据,表明我们能效水平在改善。

  余斌:在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理想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在7%左右,而宏观调控是平抑经济增长波动的。为保障经济平稳增长,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要“齐心协力”,一方面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另一方面坚持总量稳定、定向调控的总体思路。同时,要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消除不合理因素,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记者: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房地产曾是中国经济最主要的推动力。当前房地产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您对房价走势怎么看?

  余斌:我们认为,房地产已走过了供不应求的阶段,目前总体上是供求基本平衡,局部地区相对过剩的状态。今年以来住宅新开工面积大幅回落,市场预期开始调整,对中长期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利大于弊。虽然近期调整力度较大,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但必须看到的是市场调整是必须经历的阶段,以“短痛替代长痛”才是务实的选择。

  牛犁:我个人觉得,确实过去十年房价涨幅是偏高的,不要说一线城市,就是二、三线城市的老百姓都难以承受,所以进行适度、有序、合理的调整是迫切需要的,也是市场必然的规律。中国人有自己的习惯特征,表现为住房自有率偏高等特点,但房价涨幅明显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度调整是必然的一个趋势。

  顺利实现“交接棒”,四季度仍可保持平稳增长

  关键词:接力赛·提质增量

  记者:此前,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一些国际机构纷纷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唱衰中国的声音一时间此起彼伏。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是,四季度中国经济会是怎样的走向?

  牛犁:根据现阶段经济走势来看,应该说投资需求还是个减慢的态势,而消费是基本稳定的,因为毕竟我们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也没有其他重大的冲击,而物价水平相对是温和的态势。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可能四季度我国经济基本趋稳,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理由主要来自对推动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信心,包括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扩围,以及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的减免和下放等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激发微观市场活力。在国家创新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人力资本和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升,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等等。此外,外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外贸出口较快增长。从全年来看,我国GDP增长7.4%或7.3%,总的来说是可以完成7.5%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特别是就业提前完成了这样的目标。所以,要更多地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的改善,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余斌:我更愿意把中国经济增长当前的阶段称为“追赶接力”,在田径比赛中,“交接棒”往往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环节,交接棒如果不成功的话,比赛就不可能得到好的成绩。中国目前就处在“交接棒”的阶段,顺利实现“交接棒”对跑好“接力赛”至关重要。要顺利平稳进入新常态,需要达到“六可”目标,即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民生可改善,风险可防控,资源环境可持续。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两年是我国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的窗口期,也是新旧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转换与接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宏观政策需要顺应目前的调整趋势,在坚守底线,对短期意外冲击保持警惕的情况下,把握好时间窗口,将经济波动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2015年有条件争取7%左右的GDP增长。

  张占斌:目前中央政府确定的经济增速为7.5%左右,“十二五”规划确定要实现的经济增幅是7%左右,到2020年可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一增长目标,但现在距2020年还有5到6年时间,如果把经济增幅立刻降到7%,再往后能否守住7%,就很难说了。因此,这几年经济增幅应会在7%至7.5%之间,也可能会出现略超出这个区间的波动,都应该被视为正常状态。再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存在差距,中国经济增长还有巨大的潜力,维持10年到20年的中高速增长并非不可能。

  余 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牛 犁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版式设计:苏 鹏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