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9日,笔者跟随我军第二批援塞“抗埃”医疗队员进入中塞友好医院留观中心,了解埃博拉疑似患者收治流程,体验医疗队员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艰辛。
穿过一道道寂静的走廊,笔者来到缓冲间。墙上的温度计显示,这里的温度为33摄氏度。高温高湿环境中,医疗队员要穿戴护目镜、口罩、防护面屏、内外手套、防护服、靴子、靴套等11件防护用品才能进入病区。笔者进行穿戴体验感到,层层防护装备下,稍微一动就开始冒汗,不到10分钟就已大汗淋漓。
走过3个缓冲间来到门诊大厅,只见我军医疗队员正与塞方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对疑似患者进行接诊留观。接诊时,医生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疑似患者进行分诊。病区里静悄悄,医护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不多,更多的是使用手势交流。队员金波介绍,为避免污染,病区内没有安装空调和电扇,高温环境中说话多了会导致体力下降和水分流失,还容易使口鼻部位发汗增多,直接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
在医疗垃圾处理间,几名队员正在进行环境消毒作业。医疗垃圾是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对其进行消毒风险较大。穿戴严实的队员一丝不苟地对每一个角落喷洒消毒液,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消毒水味。队员张秀介绍说,负责防控的队员每天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半小时以上。
结束采访后,笔者在医疗队员的帮助下脱防护装备。防护装备整个穿、脱过程有36道程序,全部完成需要40分钟左右。脱去防护服后,笔者才发现自己的衣服早已湿透。队员黄加干说,他们每天只要进出病房,都需要重复这一过程。埃博拉疫情仍在肆虐,异国他乡的病房里,正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战斗。我军医务人员忙碌而从容的身影诠释着责任和担当,为当地民众战胜病魔不断注入希望和动力。
(本报塞拉利昂弗里敦11月19日电)
左上图:11月19日,我军援塞医疗队员与塞方医护人员一起接诊疑似患者。
戴 欣摄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