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硕果累累的时节,来自沈阳军区的首批赴马里维和官兵迎来了他们人生中难忘的时刻——一枚枚金灿灿的荣誉奖章挂在了维和官兵胸前。此时,在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表彰大会颁奖现场,大屏幕上正回放着395名官兵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一幕幕动人画面。
在异国他乡,中国的维和勇士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出色地完成了维和任务,在国际维和舞台上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困难面前不退缩
铁翼飞旋,马达轰鸣。在经过长时间颠簸之后,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以下简称联马团)派遣的维和部队,终于抵达马里共和国著名城市——加奥。
尽管此时当地已属凉季,但四处仍是热浪滚滚,与登机时千里冰封的哈尔滨相比,温度相差悬殊。
虽然预先想到了面临的困难,但无法忍受的蚊虫叮咬、能够把帐篷连人卷起的沙暴,还是让他们难以招架;尽管曾进行了耐热训练,但多数人还是出现水土不服,最多一天高烧人数超过五分之一,有人连站起来的力气都被消耗殆尽。
面对恶劣的环境、异常艰苦的生活,维和部队官兵不惧生死、不畏艰难。抵达后的第一个晚上,31个哨位全部上岗执勤,9个机动巡逻小组亮相任务责任区。
接踵而来的是超负荷任务。由于东战区基达尔二级医院未能如期部署,预定保障3000人的医疗分队,需要承担近5000人的保障任务,最多同时抢救9名重症伤员。繁重的任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但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抱怨。救治床位不足,就把自己休息的床位改成病床;医护人员不够,就把工作时间不断延长;医疗设备短缺,他们就想方设法提高周转率,很多人一个月就瘦了十几斤。
在马年除夕举国团圆之时,警卫分队官兵依然在挥汗如雨抢修防卫战区工事,不足半月就实现了住宿条件由简易帐篷、废弃民房向箱体板房、固体建筑的升级,搭建成集住宿盥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营区设施,建立了雷达、夜视、热成像、红外报警监控网,成为非盟外第一支部署到位、第一时间接受任务、第一个处置恐怖事件的部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