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联合作战从“一”做起
——沈阳战区开展联训联演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范江怀 牛 辉 特约记者 李大勇
对空射击。谭长俊 摄
深秋,东北腹地,秋风卷起了落叶和枯草,农民家的晾晒场,户户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和辛劳的农民一样,在沈阳军区洮南训练基地“耕耘”了差不多一年的三军将士,也期待着自己的秋收。他们要用一场规模空前的联合演习来检验今年联合训练的“收成”。
打通“一张网”——
离开互联互通的信息链路,诸军兵种就难以攥指成拳
这是一场翻身仗!
“联合行动-2014E”实兵演习的炮火在战车周围炸响。一边是某型数据接入车,一边是某新型协同电台,手握与空军沟通指挥的这两张“王牌”,担任红方地面防空群群长的刘鑫心中暗想:这次定叫你有来无回!
“命令空军,实施2号作战计划!”数分钟后,要地防空战斗打响。
空中,红方战机与敌机紧紧咬在一起,为地面防空力量争取宝贵时间;地面,防空群启用两种新型防空导弹对敌机实施精确打击。
这一仗,红方陆空联合作战,共击落敌机4架。
这一仗,陆空双方的情报侦察、指挥作战、火力协同等环节均实现一线自主协同。
“多少完胜败中求!”凯旋之时,两年前的那场败仗,又浮现在刘鑫面前。
激战中,某新型导弹雷达侦察显示:一批敌机从高空袭来,一批敌机从低空突防。
打法似乎不言自明:空军战机升空拦截高空来犯之敌,地面防空群利用高炮和防空导弹打击低空突防之敌。然而,地面防空群请求空中火力支援,必须通过联合指挥所转达,没等己方空军战机赶到,敌机已与地面防空群展开激烈对抗……
结果,尽管地面防空群顽强战斗,击落敌机两架,但自己的防空阵地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演习总结时,刘鑫百感交集:“战场瞬息万变,一秒钟都耽搁不起!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与空军打通信息链路?”
刘鑫一句话,点中了陆空联训的“死穴”:陆军与空军的通信和信息系统自成体系、互不兼容,战斗层面的陆空联合指令要到联合指挥所“拐道弯”才能生效。
一条指令只是拐了一个“小弯”,一场战斗却遭遇了“逆转”!
这一问题引起了沈阳战区百余将校军官的深思:信息通联是联合作战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信息都做不到及时联通,联合作战从何谈起?打通诸兵种的信息链路,是联合作战必须攻克的第一个“山头”。
近年来,在上级和科研院所聚力帮助下,沈阳战区接连攻克掣肘陆空联合训练的多道难题:陆空之间信息系统、指挥软件、火力支援、空情共享等链路被打通。
如今,陆空联合作战有了多种信息传递方式,不仅刘鑫所在的防空旅实现了与空军通信设施的互联互通,坦克、装步、特战、炮兵等各兵种也尝到了与空军、陆航在一张“网”内作战的“红利”。
对于演习场上呈现的可喜战果,指挥员们没有满足——
身在战斗一线的刘鑫嫌这张“网”的网眼还不够小。联合训练水平不断提升,必将推动联合作战从战役向战术、战斗层级延伸发展,而目前战术层级的通信设备尚未完全实现互联互通。
身为战役指挥员的沈阳军区军训部一位领导却认为这张被初步打通的“网”还不够大。陆空共织一张通信网,虽让作战指挥更加扁平顺畅,作战行动变得更加迅捷高效,但未来联合作战领域涉及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空间,就当前各军种通信和信息系统之间的融合程度来看,这张“网”确实还不够大。
“一大一小”的作战需求让指战员们看到:搞好诸军兵种装备建设的顶层设计,从源头上解决互联互通问题势在必行;通过技术改造、软件升级等途径,加快诸军兵种主战武器装备入网刻不容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