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套法规”——
联合训练的健康发展,最终还是需要用法治手段来推进
参加演习的某团参谋长刘涛疲惫地坐在记者面前,他的感受是今年的实兵演习像“肉搏”,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累”。这个累有兴奋的成分——只有这样演练才有打仗的氛围。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心累——缺乏必要的规矩,总要“摸着石头过河”。
他举例说,团指挥所的防御,本来一个排的兵力就够了,但到了真正的演习就不够。为啥?演习缺乏一套比较成熟的“游戏规则”。蓝方部队来袭扰团指挥所,只有靠“人海战术”来进行“肉搏”。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部队想出了不少“土法子”。可这些“土法子”明显不符合实战要求。
在组织战区陆空联训的过程中,沈阳军区军训部一位领导也遇到过类似“束缚”。他举例说,空域是归空军管的,可具体到演习场的空域,还由空军来管就明显不适应联合演训的需要。他认为,联训联演中类似通讯信息等硬件链路好打通,而人的联合理念和诸兵种之间的法规链路要想打通,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因此,联合演训中没有的法规要主动建、过时的要及时改、笼统的要细化,唯有如此才能使各种作战要素真正融合在一起。
为了打通诸军兵种训练法规之间的“鸿沟”,沈阳战区结合多年陆空联演联训的实践,今年在总部指导下研究探索了《联合训练实施办法》《陆空行动协同规则》《联合训练考评标准》在“联合行动-2014E”实兵演习中进行检验。
记者翻看这些“法规”看到,里面详细规定了陆空联合训练的时间、人员、内容、要求以及相关考评办法。
“联合演训中还存在着‘拍脑袋决策、拍胸脯干事、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对于联合演训中出现的法规不配套的问题,总参军训部一位领导认为,发现问题是好事,关键是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凡兵,制必先定。在体系与体系对抗的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系统性越强,部队联合的程度越高,作战要素越多,组织指挥难度就越大,就越需要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实战化训练。培育联合作战的土壤,不断提高广大官兵联合演训的观念和素质,也需要完备的联合作战和训练的法规来提供法治保障。
“落实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要求,联合训练是最有效的训练形式,在全军出台一部系统完整的联合训练法规势在必行。”采访中,不少指挥员谈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为建设法治军队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向正规化法治化发展,为能打仗、打胜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法治训也必将在演兵场上掀起新一轮的练兵热潮,激励三军将士向强军兴军的目标奋进。
经过联合实兵演习炮火硝烟的洗礼,洮南训练基地重归平静。望着深深地印在黑土地上的战车车辙蜿蜒地伸向远方,战机的呼啸、战车的轰鸣和战士的怒吼犹在耳畔回响。记者有理由相信:在这片黑土地上,来年一定能在联合演训中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
(《解放军报》2014年11月20日 05版)
(来源:解放军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