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一条心”——
联战联训要走出貌合神离,必先破除官兵思想上的壁垒
说起当年的陆空联合演练,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颜培阳记忆犹新。
陆空联合演练,陆军的官兵要看到战机才算“联合”。于是,空军的战机每次联合演训中一个重要课目就是超低空飞过指挥台,让陆军的官兵抬头就能看到呼啸而过的战机。
沈阳战区的空军和陆军“老大哥”的感情不可谓不深。1996年,第16集团军某师和空军某师就在全军第一个进行了自发组织的、战术层面的联合训练。那时候,只要陆军兄弟开口,出动什么机型、多少个架次,空军都是悉数照办。但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所谓的联合,就是到了年底大伙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空军参演只是“凑个热闹”,好像天上有飞机场面才热闹。
参加了多次沈阳战区陆空联合演训的颜培阳,发现今年的联合演训变化很大。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演习不好看、不热闹了。比如空中打击地面目标,还没等你看清战机长什么模样,目标就被摧毁了。这也难怪,以前的联合训练只是坐在了一起,今年则是研究在了一起。是什么因素使联合演训发生了“化学反应”?简单地说,就是任务牵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任务一具体就管用”。
比如参训的空军部队,以前下达任务只是笼统地说飞机的型号和架次。今年就不行了,任务具体到每一个飞行中队、每一架飞机,而且要把训练成果用上,并列入全年考评项目。这样一来,光坐在一起不行了,得研究在一起;光凑热闹不行了,还要见到打击效果;光有感情不行了,还得心往一处想。
“联合行动-2014E”实兵演习集中了陆军、空军、武警以及民兵、预备役等战时参战力量,涉及步兵、坦克兵、炮兵、防空兵、陆航、电抗、防化等10多个军兵种,调动3个军级单位20余个师旅级单位近两万人参演,时间跨度之长、作战要素之全、参演兵力之多、演练内容之复杂、研究问题之广泛、实兵对抗之激烈,均超过以往规模。这样规模的演习,对官兵联合的理念、思维、认知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演习落下帷幕,参加诸军兵种联合演训的各路人马,都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光凭感情不是真正的联合,只有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联战联训才能取得实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说,打通“一张网”还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话,把脑袋里装的东西打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心连心光挂在嘴上不行,只有平时练到一起,“联合理念的网”才能打通,打起仗来才能做到配合默契。为了诸军兵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避免各路人马貌合神离,不断提高大家合形又合力的素质,沈阳战区联合指挥部使出了几个硬招:
——统筹安排联合基础、联合专项、联合指挥、联合演习等53项联训任务,细化规范内容、时间、地点、兵力、牵头单位和保障需求;
——采取定期会议与临机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决制约联训落实的矛盾和问题;
——组织联合参谋集训,来自沈阳军区、沈阳军区空军、武警等任务单位的27名参谋骨干“脱产”参训,重点学习联合作战计划制订、联合演习筹划设计等4类联战联训课题;
——演习前两个月,参演部队专门把联合作战分解为联合信息系统通联、联合侦察预警、联合指挥控制、联合火力打击等6个攻关方向,组织开展专项课题的精练……
看完“联合行动-2014E”实兵演习后,总参军训部一位领导感受很深:各路参演人马在观念上已经高度一致。他认为,这种“高度一致”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联合演习必须植根于日常训练之中,贯穿训练全过程。只有硬件和软件的两条链路同时打通,才能达成真正的默契,从而提升部队联合作战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