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王洪光中将新著解读历史上的南京之战 

2014年11月25日15:53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王洪光《历史上的南京之战》地图册封面
王洪光《历史上的南京之战》地图册封面

人民网北京11月25日电 《铁血红安》在央视热播反响空前,其实历史上最铁血的地方莫过于古城南京:发生战事100多次,至少六次遭遇屠城!比发生战事第二的洛阳70多次和西安50多次均高得多。近日,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洪光中将,撰写出版新著《历史上的南京之战》,以一位作战指挥员、军事专家和南京人的视角,结合历史、地理、战略、战术、反思、正视的剖析全新解读南京建城后的27次重要战争,让人们耳目一新,犹如读一部兵事小说,又似读一部诸葛兵书,叫人欲罢不能。

南京情缘催生兵书南京

金陵建城两千载,兵戎兵事上百战。现已退休的王洪光将军,仍不忘关注国家军事国防建设,对军事战略、全球军情进行研判思考,发表文章分析敌我态势,传递国防文化正能量,特别是挤出时间把自己几十年对南京军事历史的研究和掌握进行系统总结。

王洪光研究南京军史缘于他成长于南京,与南京有不解之缘。据介绍,王洪光除在京工作20余年,曾在南京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是南京社会巨变的见证人,南京的各种文化特别是军事文化熏陶让他深爱着这座城市,作为一位作战指挥员、军事专家、武器专家,他以此书作为献给解放南京、建设南京、情系南京的父亲王建青及父辈们的献礼,同时也献给第二故乡南京和南京的老乡。

王洪光的父亲王建青在解放战争时任华野26军77师师长,曾亲自率领部队参加了解放南京的战役,并于上世纪60年代以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的身份率领工程兵部队参加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还在去世后遵照遗愿把骨灰洒在大桥下面,与建桥牺牲的战友一起守卫大桥。

参军以后,王洪光所在部队就在南京远郊,70年代响应毛主席“徒步拉练好”的号召,除了“坦克履带行军”就是两只脚板走遍南京周边战役防区;1969年夏天,王洪光还作为坦克驾驶员驾驶坦克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接受许世友司令员的检阅,并纵贯南京城南北,经过了他的母校南京十中和一中门口。

王洪光的父母和姐姐兄弟8人全都当过兵,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没有忘记自己对南京的感情,看到解读南京的各种书籍很多,于是发挥自己的长处,从军事和战争的角度来解读南京。

军事解读全新南京史话

了解南京这样一座城市,读历史、读文化离不开战争,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各种文化传承,南京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是十分沉重的,仅清朝之前就发生战事106次,比第二的洛阳70次和第三的西安52次都高得多。

王洪光解读南京,不再是“后主”当朝,而是血性风骨,显示出霸主的叱咤风云,战将的所向无敌,统帅的运筹帷幄。从吴大帝孙权到东晋重臣王导、谢安;从梁武帝萧衍,南陈一代英主陈霸先,到隋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从抗金英雄韩世忠和金军统帅金兀术,到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抗清英雄郑成功;从太平天国洪秀全、李秀成,到清朝名将曾国藩、曾国荃;从国民党的蒋介石和李宗仁,高级将领何应钦、白崇禧、程潜,到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粟裕等历史上充满血性的顶天立地人物都跃然纸上,汇成了南京城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书写了城市攻防战略战术的军事篇章。

书中选取的27次重要战事,都影响深远。从南京史上首战、决定吴国生死存亡的晋灭吴之战开篇,一改以往兵书中胜方攻方的浓墨思维,特别从守方分析反思,突出长江防线的重要,揭示出“东吴为何能再撑16年、如何失去水上优势、如何敢向魏晋反攻、如何不战而降”等缘由,从东吴亡国之殇中认识战争启迪战争。每一场战争胜负决定因素很多,除了谋略指挥之外,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王洪光不仅阐述了战争胜利的本钱,更对战争失败的原因深刻分析反思,从正反两个方面全面解读一场战争。

其他战争,还包括:东晋平定王敦、苏峻、桓玄之乱,卢循进袭建康之战,南朝刘宋政权内乱、萧衍灭齐之战、侯景之乱,北齐南梁建康攻守战,隋灭陈建康之战,北宋灭南唐金陵之战,南宋抗金黄天荡之战,陈友谅、朱元璋应天攻防战,靖难之役南京攻守战,南京抗倭之战,郑成功兵败江宁,英军攻打南京,太平军攻占江宁城、保卫天京、天京陷落,同盟会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江苏讨袁军南京保卫战,北伐军光复南京,龙潭战役,国民政府南京保卫战,新四军南京周边抗日活动,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作为南京战事的收官之战,主城没有经历激烈的战斗,过程却极其复杂曲折,王洪光从攻守双方的战略态势,战役部署、作战准备、战役实施方面的解读亮给人们又一种解放南京。

正如作者所称,既写“王濬楼船下益州,一片降幡出石头”的末代君王,又写“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国破山河,更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万丈豪情。

南京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军事南京战争南京必然是浓墨重彩。作者尤其在开篇以战略、战区、城防环境,从战略、战役、战术层面让人们认识到南京的军事地位和在战争中的作用,该书既似一部兵事谋篇,又似一张战法之盘,可谓站在今天看着历史演兵,而为“铁血南京”的军事和战争所震撼和惊叹。

“山水城林”有攻防理念

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军事文化、战争历史,既有权威出处,又有史料分析,更有野史的附注,让人们看到更加贴近历史的真实,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王洪光的战争之书能把国学文化用到精致,书中使用引用和诠释了大量的典籍诗句、国学和故事,让人读起来意趣盎然、兴致难减。

除了一系列名贯天下的军事人物,就似带你到现场站在现地理位置上的历史回顾和战地怀古,比如:黄天荡、石头城已经不再局限现在的孤点,而是很大的作战面;南京的明城墙不仅有现在看到的内城,还有更大的外城,更成了清朝和民国时期攻守双方争夺的焦点。附加的彩色军事地图册让读者看图听战马声声,犹如金戈铁马从纸上变成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画图。

王洪光写南京之战,不只写南京,而是从周边,从更远的全国的视角去研究战争,并亲自到许多故地进行现场考察,把战争的触角延伸到最早的起因、最大范围考量,以全面的战略眼光分析战争。他把南京“山水城林”的城防理念揭示出来,对南京“四山一水”防区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知道从老山山脉、宁镇山脉、横山山脉、茅山山脉到万里长江都是南京的演兵战场,而大胜关、石头城、上元门、铁心桥等许多关、城、门和桥正是南京历史上的一个个激战地,从当今的地名和遗迹中重温历史沧桑,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联想。

沧海桑田的变化也给战争带来无数的考验。从秦淮河入江口的转移,玄武湖的填填挖挖对战争的利弊。王洪光尤其从长江这个多少英雄好汉斗智斗勇的天然屏障着笔,让人们读到不少鲜为人知的东西:最早的长江口与现在的杭州湾相似,“广陵潮”甚至超过“钱江潮”2200年前的西汉文学家枚乘写道:“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至江北,激赤岸,尤为迅猛”。后来海滩延伸才有了南通、上海等地。而长江口既是明清两代严防倭寇的前沿阵地,又成了鸦片战争中英舰直抵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突破口,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三国魏文帝曹丕伐吴,到广陵城临江观兵,准备渡江,适值江水大涨,波涛汹涌,乃叹:“此天所以限南北也”。然而今天的长江已是百桥飞架南北,天堑皆通途,望江兴叹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要想保持世界和平,就是要让人们远离战争。避免战争就要研究战争、制止战争,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历史上的南京之战》只是王洪光战史战例评论系列中的一部,我们祝愿王洪光将军更多的战史著作问世,为军事历史文化宝库增添更多的精彩华章。(倪超 练红宁)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煜(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