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畔的蜂蜜山上树木林立,仔细观察会发现每棵树树干上都有疤,越是年老粗大的树,树干上的疤痕就越多。
这,正如山脚下的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十一连的官兵。在这个常年开展特战训练的边防连队中,干部战士身上或大或小的疤痕,诉说着一个个精武强能的故事。
伤疤里有梦想
下士刘士林左腿上有两道伤疤。他指着其中一道近两寸的伤疤说:“伤疤是我从军的见证,也将是我一生难忘的回忆。”
小刘入伍后,一心想当团队的“攀登王”。一次考核时天降大雨,求胜心切的刘士林一脚蹬空,从3米高的攀登绳上滑了下来,不仅双手磨出了血,大腿也被攀登墙上突兀的尖石剐得鲜血直流。面对失利,小刘总结教训,苦练技能。
经过半年刻苦训练,刘士林“10米抓绳上”的成绩从一分多钟缩短到十多秒。在省军区组织的考核中,他一举刷新了这一项目的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攀登王”。
大学生士兵汤礼明抱着提干梦想参军,每次长跑都给自己加跑,每次攀登都比别人多爬几次,他的手肘、膝盖在一次次磨破结痂后长出了一层厚茧,训练成绩也节节攀升。
去年年底,汤礼明代表连队参加上级考核,在百米障碍课目过高板障碍时,右臂被划出一道长20厘米的口子,鲜血直流。他对此毫不在意,继续像猛虎下山一般冲刺,一举取得该项目第一名。简单包扎之后,他又在220米狙击步枪射击中打出99环的好成绩,成为连队第一位荣立三等功的新兵。
抚摸着胸前的三等功奖章,汤礼明不无感慨地说:“伤疤,让我更快地成长。”
伤疤里有坚韧
劈过木柴的人都知道,结疤处是树干最硬的部位。战士身上的伤疤,代表着坚韧与不屈。
面对滑雪射击这个陌生课目,下士惠少辉记不清摔倒过多少次。他双腿经常被滑雪板、树桩等划伤,留下了好几道伤疤。可每晚躺在被窝里,他还是反复研究动作要领,琢磨怎样在速滑的条件下打准靶心。
比武场上,惠少辉取得了滑雪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接下来的400米速滑射击中,由于滑速过快,他的右手食指被减速绳磨破,鲜血流出。这时“目标”出现,他立刻用带血的手指瞄准、击发,枪枪命中靶心,帮助连队取得这个项目的团体冠军。
该连副连长宋绪全全身大大小小10余处伤疤,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这些疤痕,见证着他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考核中夺冠的不平凡经历,诉说着一名边防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参加全军特种兵比武,所在小组荣获两枚金牌,被评为全军“侦察训练骨干”,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
采访中,宋绪全告诉记者,他现在正钻研《运动生理学》《人体结构学》等书籍,通过分析人体骨骼结构、肌肉耐受能力和季节性运动机能特点等,琢磨一套适合边防连队的“训练套餐”,减少官兵的训练伤。
伤疤里有友谊
“战友啊战友,亲如兄弟……”列兵李向国说,每次唱起这首歌,自己就能感受到战友间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情义。
说起班长刘宇哲头上那道疤痕,李向国永生难忘。今年年初,团队为缩短紧急出动时间,专门对战备物资标准化配载进行训练——将物资装进网箱,顺着轨道迅速装载进车辆。在一次演练中,刘宇哲带着李向国等3名战士装载网箱,由于李向国接触这项训练时间不长,掌握动作还不够熟练,装车时不慎将手臂卡进导轨,千钧一发之际,刘宇哲用头将沉重的网箱死死顶住,避免了一起事故。他的头上从此留下一道见证战友情深的疤痕。
李向国说:“班长头上的疤,让我时时激励自己一定要用最出色的成绩来回报!”
全连官兵都知道,连长邓伟后背上有团云朵状的疤痕。那是2012年冬天,团队组织6公里武装奔袭比赛。当该连奔袭至4公里左右时,上等兵姚晓东腹部岔气,连长邓伟一边接过小姚的背囊自己背上,一边为他打气。直到终点,战士们才发现连长后背上有血迹渗出,原来两个背囊在运动中相互挤蹭,把他后背磨破了一大片,形成了一团云朵状的疤痕,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爱心疤”。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