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总师谈空警2000:20公里外划根火柴都能看清

2014年12月17日13:51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国家的需要是我最大的责任”——记我国首架国产预警机总设计师陆军

瘦小的身躯,花白的头发,说起话来三句不离“雷达”“相控阵”,这就是陆军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在采访中,这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我国第一架国产预警机总设计师说得最多的话是:“我没什么特殊的,国家的需要是我最大的责任。”

责任重于泰山

2009年10月1日,一架预警机腾空而起,作为空中编队的排头兵引领着庞大机群,分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首次在国人面前亮相。当人们欢呼雀跃时,陆军难抑激动流下了泪水。为了这一刻,作为总设计师的他以及预警机团队,付出了太多。

想成为天空的主人,重要的不是你拥有多少利剑,而在于你拥有多强的耳目。能够通过雷达远程探测、指挥协调飞机空中作战的预警机,就充当着“耳目”的角色。

最初,我国预警机研发走的是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制并行的道路,而2000年外方突然中止与我国的预警机合作后,完全自主研制的任务就放在了陆军和他的团队身上。

“我们是雷达工程师,没人知道预警机该怎么弄。”陆军用“在白纸上画画”来形容这次任务的艰难,“再难,也要咬着牙走下去,必须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这是国家的需要。”

陆军永远忘不了2004年7月,空警2000预警机第一次集成连试,400多台套设备出现了大小113个问题,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难以找到症结。“这不是杯子没水,加上水即可的事情,而是连水在哪我们都不知道。”陆军说。

装机在即,必须尽快找到问题所在。黑夜到白昼,陆军和他的团队天天和这些故障打交道。“别人叫我们711工作室,一周7天,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压力大时我就去爬山,站在山顶对自己说,只要给我时间,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往事如昨,每每谈起,陆军仍会感慨。

查找、复现、归零,仅用8个月的时间,这个团队就将113个问题攻克。陆军笑道,他们一直拼着一口气,这口气就是责任。

创新突破难关

见过预警机的人都知道,它在机身上装着一个圆盘状的雷达罩,圆盘的大小,决定着雷达功率,也就是飞机的侦查和测控能力。

“这个圆盘,别说造,就是从国外买回来再自己装到飞机上去都很困难。”陆军感慨地说。我国第一次真正自主研制预警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特别是与国外飞机相比,我国飞机重量较低,如何在有限承载范围内安装功率最大的雷达,是预警机的难题。陆军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同时,走出了创新之路。

告别传统的天线式雷达,这台全面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的空警2000预警机,可以做到在飞机有限的重量和平台上装置功率最大的雷达,使得65吨的飞机拥有与190吨飞机一样的测控能力,比美国的E-3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

2007年,空警2000最终完成设计定型并交付部队。陆军及其团队仅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研制工作。而西方国家差不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研制。“哪怕在20公里外划一根火柴,都能看清楚。我们把所有装置做到极致,没有遗憾。”谈起空警2000,陆军欣慰地说。

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集合团队力量

“我所能取得的成就,如果没有数代军工电子人的不断探索和技术积累,没有团队的协作,是不可想象的。”陆军说。

在他看来,预警机团队是个协同攻关的大家庭,这种协同攻关不仅表现在技术的攻克上,还体现在试飞等危险环节。通常飞机试飞由试飞团负责,但由于预警机情况特殊,研发团队成员除了承担技术工作,还要参与试飞。

一次试飞中,飞机的氧气管道在9000米高空突然发生破裂,三分钟,飞机猛降到3000米,失重般地扑向地面,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陆军和他的团队不顾个人安危保护试验数据,坚持调试试验平台,冒着生命危险,跑去给参试设备关电……

几年来,陆军带领着他的团队攻克技术难关,试飞考核产品性能,确保预警机不出现丝毫差错。今天,我国不仅拥有预警机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也成为继美国、以色列、瑞典之后世界上第四个预警机出口国。(张辛欣)

分享到:
(责编:赵煜(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