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放军严寒冬训:由适应训练向实战化转变

2015年01月05日06:35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聚焦解放军严寒冬训:由适应训练向实战化转变

  2014年12月24日,黑龙江黑河市,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机动步兵连官兵冒着零下30多度严寒进行刀术训练。中新社发 魏建顺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开栏的话

  朔风鸣鼙鼓,大雪满弓刀。新年伊始,从东北林海雪原到西北风雪达坂,从西藏高原到燕山腹地,冬季实战化训练热潮涌动军营。广大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强军目标,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科学利用冬季严寒天气这一难得练兵时机,全方位提高严寒条件下的实战能力。

  冬训年年有,新年新亮点。本报编辑部组织多路记者赶赴冬训场,零距离观察体验,发现今年冬训呈现出许多新变化:由适应性训练向实战化训练转变;从单纯的人员拉动变为全要素成体系拉动;从单兵单装的程序性演练到整体联合作战的实弹检验。

  为及时反映今年部队冬训的新亮点新变化,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2015·聚焦冬训场”专栏,以记者现场见闻的形式,从细节看新变化,多角度反映各部队以实战为标尺,从难从严开展冬训的探索实践。敬请关注。

  冬训·新战场见闻一

  西藏军区部队——

  海拔4900米,“砺兵”无人区

  ■本报记者 郭丰宽

  西藏军区某旅战士李小军怎么也想不到:背着30多公斤重的行军背囊,向前行进了500米,却用了1个多小时。

  这期间,他只不过是翻了一座坡度约30度的小山。

  此时,该旅正在风雪高原上,由海拔4500米的地方向海拔4900米的地方行军。

  “不是在冬季,不是这么高海拔,很多未来战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不会暴露。”某旅参谋长陈东说着,轻轻搓了搓两只冻得发麻的耳朵。

  部队行进约5公里,电台传来“敌情通报”。营长盛金波接到战斗命令,立即选择接敌路线,部署展开一连串战斗行动。

  周密准备,行动迅速。谁也没想到,1辆坦克“出师未捷身先卒”,在冲击中爆缸。装甲步兵班战术射击,也受风向、温度影响,精度大打折扣。

  “按二号方案实施。”电台里传来后方指挥所命令。二号方案是冬训以来他们自己摸索的一套严寒条件下战术行动预案……

  全天候练兵,方随时能战。目前,正值雪域高原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西藏军区将部队拉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域,有的区域昼夜温差50多摄氏度,风力达7-8级,有的地方每天降雪、下冰雹。

  这样恶劣的环境和作战条件,官兵们怎么生存训练?

  “新战场,就是新考场。将来怎么打仗,现在就怎么训。”教导员杜勇指着雪山下的广袤无人区,告诉记者:未来作战,谁也不知是在哪一天、哪个地域、什么环境下进行。

  今年该旅在按规定完成4个月野外驻训任务基础上,又组织部队进行冬季合成营编组训练。现在,部队已将过去的“训练预备期”转变为“作战准备期”。

  一路跋涉,10多个小时的行军,在不同地域处置情况12个,检验各类战、训法30多个。18时20分,部队提前40分钟到达指定地域。

  这是怎样的地形?四周空旷荒凉,没有任何可供隐藏的遮蔽物。

  “今晚的工作量不小,人员、装备要全部下地。”陈参谋长介绍说,高原地质结构复杂,构筑相同掩体付出的艰辛是内地的2-3倍。

  “现在是训练,住帐篷不就行了?”“帐篷目标大,易被敌人发现。”陈参谋长说,如果夜宿帐篷,晚上取暖,烧牦牛粪、柴油都是烟,不符合战时隐蔽要求。睡觉头钻进睡袋影响呼吸,伸出外面又冷,只能戴上棉帽。

  刚烧开的水,手可以伸进去;山上做同样的饭比山下多用30%的燃料;早上预热车时间比平时多用30分钟;缺氧怎么也睡不着……

  “这么恶劣的战场环境下练兵,官兵们怎么想?”记者追问三连副连长李志伟。

  “身体缺氧可以慢慢调节,要是战斗力‘缺氧’,关键时刻就要丢命。”李志伟坦言。

  新战场,考验整个作战体系的运转。某旅助理员王明强出发前一算再算,还是没算到位。

  部队到达第一个海拔4500米的驻训点,压制一锅20公斤的米饭,平均用时60分钟,竟消耗燃料4公斤。由于海拔过高,高压锅内气压不足,制作时间较营区增加30分钟。几天下来,仅一个地点,他就测试收集高压锅压制米饭数据6组。

  “一些问题想不到,保障难度就会成倍增加。”某部保障部部长林胜坦言,冬季战场,保障必须更加严谨细致。

  ——医护人员每日巡诊,发放药品,及时后送。加量发放高原部队特供药品,官兵日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

  ——所有装备每天由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巡检,保证轮式装备马达随时能启动,军械装备随时能打响。

  深夜,某旅机动至生疏地域,上级要求按规定人装入地。某工兵旅临危受命支援,组织业务操作人员凭借手中装备,保障了他们在最短时间内隐真示假。

  “15分钟身体趴下去,30分钟能在坑道蹲下,60分钟能在坑道内站立……这样的要求,虽然冬季在高原地形很难做到,但我们就是要不停地训练、突破,做到随时能战,随时能动,随时能打。”某旅旅长周静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锤炼官兵对陌生地域的工程保障能力,摸索不同地域条件下的工程作战数据。

  此时,气温已经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高原风雪,砥砺着打仗的兵……

  冬训·新战场见闻二

  兰州军区某团——

  零下19℃,挺进风雪祁连山

  ■本报记者 李秦卫 贾保华 特约记者 莫福春

  车窗外,寒风刺骨,驾驶室里,李国华却额头冒汗——高度紧张!

  前方山路蜿蜒,路面被冰雪覆盖,稍有不慎,车辆就可能滑到一旁的深沟里。

  李国华是兰州军区某团九连上士,入伍10年了,他还是头一次在寒冬风雪中挺进祁连山。

  不仅是李国华,他所在的团队也是“头一次”。指着远处连绵的大山,团长胡录田说,未来半个多月里,他带领部队将在这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至4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冰川密布沟壑纵横的陌生环境下开展冬训。

  往年冬训,该团都是在离团部5公里外的小红山地域。“全团所有连队都在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冬训,轻车熟路,闭着眼睛都走错不了。”

  “冬训期一般都是冬歇期,今年咋跟自己过不去?”团长胡录田回答记者:“训练就得实战化,冬训当然也不例外。实战首先要有实战环境,家门口是练不出打仗硬功夫的,所以我们心一狠,就选择到祁连山了。”

  此刻,雪越下越大。李国华一边眯着眼睛瞄着前方,一边抬胳膊拭了拭额上的细汗。“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前方一切都是未知,必须谨慎小心。”

  在他的后面,该团的车队犹如一条粗黑的线,缓慢地移动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腹地。约1个小时后,李国华和战友们在即将到达的4号地域露营。

  17时许,天色渐暗,意外发生。“哧”的一声,记者的头险些因为急刹车而撞在大车厢的铁杆上。

  咋了?“车趴窝了!全体下车推车,给后面的兄弟们让路!”跳下车,李国华对一名战士命令道:“小何你留下,呼叫装备保障组,抓紧修好车。”随即,大家沿着山路右侧,踩着全是碎石和灌木树枝的小路继续前进。

  “哎呀!”这时,只见前面的上等兵张宏伟身体一滑,滚落到了路边的沟里。“来,抓住背包带。”跟两名战士一起拉张宏伟时,记者一弯腰,一根树枝戳在了脖子上。“一拃长的血口子,渗着血呢,快包扎。”听了张宏伟的话,记者开玩笑地说:“这没开战,战地记者就挂彩了。”

  陌生地域,黑夜行军,难道不怕有个闪失?团长胡录田回答:“要抓好冬训,首先要把实战化思想树立起来。天寒地冻,训练起来确实容易出事故,可打仗不分季节,训练不分冷热,绝不能为了保安全而降低冬训标准。”

  冰雪路上的艰难,超出了官兵的预料。原本计划1个小时的徒步,他们真正跋涉了3个多小时。晚上20时38分,部队才到达4号地域。

  “分散露营!”不一会儿,官兵们便很快“消失”在起伏的雪野间。此时,气温已降至-19℃。

  “这地儿虽然没来过,但对这里,我们也不是一无所知。”团作训参谋李正龙告诉记者,来之前,他们准备了这里最新的航空照片,能判读出详细的地形地貌,上级提供的气象数据,也能将气候状况精确到小时。“风向在2个小时后可能会偏北,半个小时后极可能有小雪。”

  跋涉了一天,官兵们都休息了。可这时,李正龙却带着几名官兵清点随身器材,准备外出。

  手电、背包带、微光夜视仪、指北针……他们要干啥去?“战场侦察!不侦察不是打无准备之仗吗?”李正龙对记者说。

  “这一次冬训,我们计划是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仗仗都在新战场上进行。”目送侦察小分队消失在夜幕中,团长胡录田扭头对记者说。

  半个小时后,天空果然下起了小雪。明天清晨,等待官兵们的将是一场实装对抗性演练。

  未来战场不容选择

  ■胡录田

  训练环境是影响实战化训练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必须努力实现训练环境最大限度地贴近战场环境。可以说,复杂陌生的训练环境,就是一块提高部队实战水平的“磨刀石”。

  熟视无睹,常见厌倦。在军事领域也是如此。国外一名军事心理学专家曾对100名服役超过3年的士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同样的训练内容,在陌生环境训练的效果明显高于在同一地方重复训练的效果。也许正因为如此,外军才非常注重把部队拉到“家门口”外的地方训练。据了解,美、英、俄等国都建有多个寒区作战训练中心,每年都在不同地区进行野外生存、寒区救护、冰上运动、滑雪和寒区战术演练等内容的训练,以强化耐饥饿、耐寒冷能力和寒区条件下作战的特殊技能。

  我军历来非常重视在陌生环境锤炼部队,战争年代如此,和平时期也一样。近年来,我军连年组织跨区演练,在陌生地域、恶劣环境中,锻造出了一批批的“兵锋尖刀”。部队如果长期只在一个熟悉环境里训练,哪怕取得了优异的训练成绩,也难以适应未来作战面临的复杂多变环境。年年有冬训,今天不一样。抓好冬训,我们必须坚决摒弃“冬季预备,春季开训”的惯性思维,努力营造逼真训练环境,设置逼真的作战对手,在“准战场”的训练环境摔打磨练部队,在风雪交加中搏击前行,锤炼“能打仗,打胜仗”的实战本领。

(来源:解放军报)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喝牛奶有四个禁忌,一定要了解!
  5. 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