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武元晋 周景红 通讯员 姜建升

2015年07月20日03:05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毛主席为赵登禹亲属签发的烈属证。 赵学芬提供

  赵登禹,1898年出生于山东菏泽,1914年加入冯玉祥部队,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冯玉祥部队被国民党军改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1933年,率部夜袭日军,取得“喜峰口大捷”。战后因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保卫战中遭日军伏击壮烈殉国,时年39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确认赵登禹为抗日烈士。

  □“抗日救国,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时至。只有不怕牺牲,才能救亡!”

  □“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北平城中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捐躯,也算对得起祖宗了。”

  ——赵登禹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这首广为传唱的《大刀进行曲》,是卢沟桥事变后,词作者麦新连夜为29军大刀队所作,成为当时激励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日寇的铿锵战歌。

  时隔78年,当让人热血沸腾的歌声在北京西城区一户普通居民住宅中响起时,一位80岁的老人——赵登禹之女赵学芬泪湿衣襟。放声歌唱着那激荡人心的战歌,我们的思绪随着老人的讲述飘回了那弥漫着炮火硝烟的抗战岁月……

  日本《朝日新闻》惊呼: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血战喜峰口

  “日本人被大刀队打怕了,指挥官命令士兵给他们在脖子上套上特制的铁围脖,以防脑袋被砍掉。”谈起当年父亲赵登禹率领大刀队血战喜峰口的场景,赵学芬用手比划着,神情激动。

  1933年,日军集中10万兵力,兵分两路沿长城一线,向古北口、喜峰口猛扑过来。3月8日,赵登禹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37师的3个旅。悬殊的火力对比,使在阵地战中硬拼的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官兵伤亡上千人。

  “抗日救国,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时至。只有不怕牺牲,才能救亡!”赵登禹请命夜袭敌军,计划被上级批准后,有伤在身的他坚持带队袭击日军。

  一天夜里,赵登禹率兵在当地樵夫、猎手的引导下,沿着陡峭的山地,悄然摸进日军营地。敌人毫无防备,一排排围着篝火躺着睡觉。赵登禹一声令下,士兵们扔出一排手榴弹,趁着硝烟挥着大刀杀入敌群。日军被打懵了,不少敌人在睡梦中就成了无头之鬼。赵登禹亲自挥刀上阵砍杀,两口大刀被砍缺了刃口,左腿在战斗中又负轻伤,犹自奋勇搏杀。

  长城抗战,29军坚守的喜峰口、罗文裕等阵地,面对日军几十次猛攻岿然不动,并取得歼灭日军6000余人的大胜。日本《朝日新闻》惊呼:“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天津《益世报》发表评论说:“中国人永世万代不能忘记喜峰口的英雄。”

  “那时29军装备很差,子弹炮弹很匮乏,唯一不同的是29军的将士每人都斜背着一口镔铁打造的大刀。能在这种情况下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太不容易了。”回望这段抗战史,赵学芬为父亲感到由衷地自豪。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4.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